加強保障/保監局研三安排 監管分紅保單

為加強對分紅保單的銷售監管,保監局建議引入三項新安排,包括為銷售保單利益說明文件的「演示利率」(俗稱預計收益)引入上限、設立一站式平台展示不同分紅保單的分紅實現率,以及檢討中介人佣金的薪酬架構。保監局預計今年內開展相關工作。\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
分紅保單向來受市場歡迎。以保監局昨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為例,在2024年首三季,分紅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達到1414億元,佔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比例逾83%。但有見部分保險公司的銷售安排未能符合「公平待客」原則,保監局將循三方面作出檢視。
過高預計收益 誤導消費者
保監局長期業務部執行董事呂愈國表示,分紅保單的結構複雜,年期也較長,紅利並非保證派發,而現時未有設立上限,以致投保人士容易被過度進取的回報引誘,故計劃引入上限安排,協助投保人在合理期望下作出投保決定。有關安排希望可於年內推出。
保監局擬每年最少檢討一次分紅保險的演示利率上限,初步計劃分為港元及非港元兩種上限。
根據現有安排,保險公司需要披露保單的分紅實現率,惟投保人未必能輕易找到相關資料。有見及此,保監局正構思推出一站式平台,方便用戶比較不同保單的分紅實現率。由於市場上現時有數百款分紅保單產品,涉及的幣種、年期等各有不同,保監局將於年內公布相關的工作時間表。
雖然分紅保單的年期長,可長達數十年,而保險中介人的佣金安排屬於「前置式」,即中介人在客戶投保首年已收取大量佣金,最高可達八成甚至九成,投保人日後若需要售後服務,未必能獲得公平對待,故保監局擬設下首年收取的佣金上限,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市場慣例看齊。
另外,保監局昨日公布2024年首三季臨時業務統計數字,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696億元(按年上升15.7%),主要包括非相連個人業務的1620億元(上升18%),以及來自相連個人業務的72億元(下跌19.7%)。保險公司共發出約5.8萬份合資格延期年金保單,引入保費37億元,或佔個人業務總額2.2%。
一般保險業務(GI)方面,保監局表示,2024年首三季的毛保費及淨保費分別為750億和517億元,已償付申索毛額為384億元。整體經營利潤為67億元,而承保利潤為22億元。
滙豐:客戶對港保險樞紐有信心
滙豐保險指出,在2024年第三季,公司在新造業務保費及年度化新保費連續第三季佔市場第一,市場份額分別為19.5%及19.4%。滙豐保險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曾珮珊表示,2024年首三季錄得超過330億元的新造業務保費,主要受惠於集團高淨值業務的增長,以及於年初推出的多元貨幣計劃。此外,香港最近的發展令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為穩固,有信心離岸客戶會繼續視香港為主要國際保險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