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有害廢棄物殖民主義」 美每年出口逾百萬噸捱轟

香港文匯報訊(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英國傳媒《衛報》和墨西哥非牟利研究機構Quinto Elemento Lab進行的調查發現,美國企業每年向其他國家輸出超過100萬噸有害廢棄物,而且出口數量自2018年以來增加17%,觸發加拿大和墨西哥批評美國推行「有害廢棄物殖民主義」,罔顧輸出有害廢物損害接收國的人民健康和環境。
美國紀錄顯示,大部分有害廢棄物是輸往加拿大和墨西哥,但其實美國不斷擴大其有害廢棄物的出口網絡,即使位處東亞的韓國亦成為接收國。直至2022年的4年間,韓國接收了美國約100萬噸有害廢棄物,其中大部分是鉛電池。統計數據顯示韓國在5年內總接收量增逾1倍,從2018年14.2萬噸躍升至2022年29.6萬噸。國際有害廢棄物專家認為,美國應該以環保的方式管理本身製造出來的有害副產品。歐洲環境署採用「就近原則」,即是有害廢棄物應當盡可能在靠近產生地點進行處理,避免運輸或處理不當造成污染。
視他國為「巨型垃圾桶」
全球環境史教授穆勒指出美國處理有害廢棄物的方式,顯然有部分是基於「眼不見為乾淨」的態度,他認為美國與其無極限輸出有害廢棄物,不如務實地減少生產有害廢棄物。美國法律要求企業必須安全處理有害廢棄物從產生至最終處置的整個過程,並對其造成的任何污染承擔經濟責任。不過,企業的責任只局限在美國國境內,企業一旦輸出有害廢棄物,處置已是接收方的責任。
環保組織認為美國把墨西哥視作「巨型垃圾桶」,蒙特雷區有一間工廠回收美國鋼鐵工業產生的有毒粉塵,導致工廠周圍住宅和學校錄得高濃度的鉛、鎘和砷含量。專家擔心美國大量有害廢棄物被運往墨西哥的電池回收工廠,不但會污染空氣,還令工人接觸到危險的重金屬。美國也不斷增加對加拿大輸出有害廢棄物,總量在5年內達到140萬噸。美國環保署的數據顯示,輸往加拿大的有害廢棄物包括化學物質氰化物(俗稱山埃)、受污染的土壤、電池和金屬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