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數字經濟成新增長點 須加力促進消費多元化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3.5%,規模穩居全球市場前列。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回暖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中,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重點任務的首位,首次明確要「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

  今年CPI有望溫和回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提到,有利於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溫和回升的積極因素在增多。根據目前1月份的初步情況看,蔬菜、鮮果、飛機票、旅遊等商品和服務價格穩中有漲,預計1月CPI同比漲幅擴大。「2025年CPI有望溫和回升。」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未來支撐消費持續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包括促消費政策將持續加力;就業的形勢總體穩定,為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礎,加力推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有利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以及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持續拓展等。

  白明對上述提及的「推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印象深刻,「這其實就是對前段時間消費疲軟的對應措施之一。」他說,增加可支配收入,很大程度上將增加購買力,然後拉動消費,最後形成國民經濟內循環的良性循環。白明認為,2025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壓力重重,在此情況下,中國更要克服內循環上的困難,而「增收」就是其中一個重要抓手。

  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國是人口大國,在順應消費升級需要的同時,僅憑滿足14億人民的消費需求,就可以帶來巨大的消費成長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此過程中也有不少困難,比如缺少新的消費熱點。因此,中國正在積極謀劃消費新模式、孕育消費新業態,尤其是在服務性消費比重不斷擴大的過程中,預計將有更多機會釋放。

  養老等消費佔比將趨高

  白明還提到,2024年的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顯著,相關的家電、汽車等產業也得到了拉動。2025年在原有政策繼續發力的情況下,相信高科技和數字經濟將成為消費領域的新增長點,除了基本的溫飽型消費,未來的養老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等佔比將會越來越高。「新的一年要跟上數字時代帶來的新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須得在促進消費多元化上下工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