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持續發力 經濟增長回升向好
湯鐸鐸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國民經濟初步核算數據。去年,中國全年GDP為134.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四季度增長5.4%,呈現出明顯的兩頭高、中間低的態勢。
具體而言,中國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二季度、三季度經濟運行壓力加大,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實體經濟困難疊加資產價格不振,居民消費和民間投資復甦乏力。針對這種情況,政策制定者審時度勢、果斷出手,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極大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預期、激發了發展動能,四季度經濟明顯回升。此前,外界對中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多低於5%。最終2024年順利完成年初設定的「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超出普遍預期,有利於進一步提振信心。
產業結構迅速調整
從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看,2024年無疑又是迅速調整的一年。一方面,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較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去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7%、22.2%、14.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10.4%;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9.5%、7.1%;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0.3%、11.4%。
另一方面,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仍在深度調整,對經濟增長造成較大壓力。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連續三年下滑,從2021年最高的14.8萬億元,下降到2024年的10萬億元,三年跌去近三分之一。近期房地產市場在政策組合拳作用下積極變化增多,市場信心在逐步提振。從中長期看,中國新型城鎮化還沒有完成,經過深度調整以後,房地產作為一個行業將以適度規模和嶄新模式服務於中國整體經濟發展。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中國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長實屬不易。國家統計局局長在答記者問時,即以五個「很不容易」評價2024年的中國經濟。首先,在外部壓力增大、內部困難增多的條件下,我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很不容易;第二,一攬子政策及時出台,有效提振了社會信心,特別是促進了經濟的明顯回升,很不容易;第三,經濟爬坡過坎的過程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很不容易;第四,強化穩就業、促增收,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很不容易;第五,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糧食、能源保障,有序有效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很不容易。確實,在發展階段轉型、外部衝擊頻發、私人去槓桿化的新三期疊加階段,居民、企業和政府都很不容易,都需要積極應對來渡過難關。
增量政策效果漸顯現
展望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很多方面值得期待。從去年9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到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效果尚未完全顯現。一般來說,宏觀經濟政策的傳導都會有時滯。雖然這些增量政策已經使得四季度的經濟明顯回升,但是其政策效力尚未傳導完畢,乘數效應也沒有完全展開,未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長仍然值得期待。另外,自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以來,中國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轉型,高科技企業蓬勃發展,各種創新紛至沓來。可以看到,中國新的增長動能和創新引領產業正在形成,也非常值得期待。
總之,新三期疊加階段會是一個比較長的時期,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面對艱難的經濟轉型和層出不窮的衝擊和不確定性,每個經濟主體都要充分展現靈活性和韌性,因地制宜、因時而變,以積極的態度來適應新的環境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