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農場辦特展 蛇年科普蛇知識

●高保然(右)表示,蛇不會主動襲擊人類,遇到時應給予牠們空間和時間離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高保然(右)表示,蛇不會主動襲擊人類,遇到時應給予牠們空間和時間離開。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遊人可在園內設置的六個印章站,收集不同顏色的印泥。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遊人可在園內設置的六個印章站,收集不同顏色的印泥。 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揭秘 讓公眾近距離了解工作

  蛇年將至,致力於本地蛇類的保育與拯救工作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特別結合藝術、教育與保育元素,由本月20日起持續至3月3日在園內舉行蛇年特展「靈蛇有靠山:人予自然的和諧」藝術及教育展覽。公眾屆時可走進蛇類自然棲息地,細味蛇類的動人故事。園方並推出限定體驗活動,包括半天導賞團及深入探訪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及透過一系列互動展板和小遊戲,展示園方的野生蛇類拯救計劃25年來保育成果,促進人與蛇之間的和諧共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

  今次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展區,遊人可親身走進蛇類的自然棲息地,一步步解開關於蛇的常見疑問,包括「蛇無耳朵,但全身都能聆聽」「蛇舌為何是開岔」「市區發現蛇類該如何處理」「被送到本園的蛇類後續如何」「蛇周身是寶還是誇大其詞」等。

  不同角度認識蛇類生態

  園方又策劃了一系列深度體驗活動,透過不同角度認識蛇類生態。「蛇語山林半天導賞團」將帶領遊人穿梭園區,探索蛇類棲息環境;「深入探訪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會帶領參加者走進平日不對外開放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近距離了解蛇類拯救工作。

  遊人可按建議步行路線依序遊覽。展覽以廣場為起點,先到爬行動物觀賞台,可伸手盲摸蛇類標本、轉動展版認識蛇類的感官異能,然後步入葛先生花園,分布於小徑兩旁的展板會介紹園內的動植物,並引導遊人到河邊參加小遊戲,發掘「蛇蛇的美食地圖」。

  遊人之後可步行到山腰的白理桃蘭花保育園及蘭花谷,認識現代社會中蛇類面臨的挑戰,再往上行至胡挺生先生紀念亭,透過互動遊戲體驗蛇類感知世界的視聽方式,再回到下山區的明薈,了解野生蛇類拯救流程與保育成果,更可近距離觀察救援工具。園區還設有穿梭巴士服務往來各展區。

  園方特別設計「靈蛇郵記」四色疊印集章活動,遊人通過走訪園內設置的六個印章站,逐漸完成一幅由多重顏色疊加而成的蛇類圖案。以天然染製的「百家蛇布」亦分布於六大展區中,該蛇布以蛇類蛻皮成長的自然特性為靈感,與中國傳統「百家被」祝願新生兒平安健康的文化寓意相呼應,連結起人與自然的生命歷程。

  前年收1800條 95%已放歸野外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1999年正式聯同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香港警方,推行全港首個及唯一的野生蛇類拯救計劃,25年來送抵達園區的野生蛇類數量大幅攀升,由計劃成立初年每年接收約100條至150條蛇,至近年平均有逾千條,如前年更接收了約1,800 條誤闖民居的蛇類,當中95%已放歸野外。

  嘉道理農場動物保育部高級保育主任高保然表示,這些數據說明香港野生蛇類數量或正在增加,公眾應提高對遭遇蛇類時應對的認知,「蛇並不想傷害人類,當遭遇時可深呼吸,後退一步,給予蛇足夠空間和時間離開。」

  他坦言,城市發展不斷侵佔蛇類棲息地,也可能引發更多「人蛇交鋒」情況,而全球暖化下香港冬季變得暖和,也令蛇在冬季出沒時間因而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