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科技創新 突破美打壓\凌 昆
離任的美國商務部長早前竟說了令人意外的話,指限制中國發展乃徒勞無功的蠢事(fool's errand),應做的是提升自身競爭力。幾年來拜登政府通過商務部出台了大量打壓中國政策,部長竟說此話並非覺今是而昨非,只是過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了離任在即才能說句真心話。事實也證明美國的打壓政策不單未能阻礙中國發展,反而推動了自主創新的決心和努力,對美國來說是弄巧反拙。更嚴重者是打壓中國反礙美國發展,一是喪失市場,二是失掉高效供給,形成了雙重打擊。高關稅更推升了通脹影響民生。
幾年來美國實行了兩手政策,一面打壓中國另一面自強:通過政策及法案鼓勵投資、生產回流和創科活動等,在IT及電子等高端領域動作尤多。同時還大力施壓盟友一同打壓中國和與美國聯手創科。不少評論亦認為要比中國先行一步以保持技術優勢。但這說易行難,美國要與中國科技競賽將面對很多挑戰:成本高,人才不足,工作文化及工會等勞工問題,製造業空洞化產能缺口多等,直接影響開發進程,令許多項目超支超時甚至要半途而廢。各級政府要花巨資補貼投資,以當前美國財政狀況乃不可持續者。以上各點均是美國評論由實例總結綜合出來的,具一定的普遍性。
還有社會凝聚力的問題。有美國評論與上世紀美蘇科技及太空競賽作比較,當年蘇聯放了人造衛星後激起美國士氣,努力下終實現派人登月。評論指當時美國上下一心,能調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今天美國社會撕裂,故在中美競賽時難以複製當年成效。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筆者認為還有更深層原因:當年美國在上升期朝氣蓬勃,到今天其資本主義基礎已腐朽不堪。二戰後的復興到了上世紀後期已成強弩之末,美國里根及英國鐵娘子推行的「去監管」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令虛擬金融市場自我膨脹,與實體經濟日益脫節,終於導致多起金融風暴。因此筆者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已由金融資本主義再進化為「虛擬金融資本主義」。最新情況是隨特朗普2.0到來又衍生出比特幣等狂炒的「賭場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根基腐爛更甚,離危機爆發也更近。
專利申請與科研人員大增
何況當美國自強時中國也非坐着不動。中國崛起依然動力十足,特別是科技發展的興旺更只在初步階段。最新公布的2023經濟普查報告,可見五年來中國科技有飛躍發展:相比2018發明專利申請量增65%,科研投入及人員數目均升約62%,科技人員增500多萬。新興產品增量尤為驚人,如電動車增6.9倍,光電增4.9倍,風電增7.4倍。由此可說中國科技已步入起飛的初步階段。隨着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策略落實,起飛還將進一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