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政協倡三地增合作防電騙

●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建議粵港澳三地聯手對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進行跨境保護和監管。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建議粵港澳三地聯手對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進行跨境保護和監管。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胡若璋、盧靜怡 廣州報道)近日,中國內地演員王星疑似遭遇電信詐騙、在泰緬邊境失聯後獲救一事,持續引發社會關注。粵港澳三地如何加強合作、聯手防範電詐行為,也成了正在舉行的廣東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不少代表委員建議通過完善聯絡機制、共享電信及金融相關信息、建立可疑資金凍結機制、攔截不法資金等措施,加強粵港澳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跨境合作,保護三地民眾的財產人身安全。

  盼斷訊斷卡掐斷犯罪源頭供給

  提起電信詐騙對民眾生活的干擾和影響,廣東省政協常委曹志偉深有體會,就在本次廣東省政協會議開幕前夕,他接到了兩個詐騙電話。從當前來看,要解決這個疑難雜症,應該直接從電信運營商、銀行着手,通過斷訊、斷卡,掐斷犯罪源頭供給。粵港澳可以從技術層面上進行聯手,通過三地政府監管以及電訊、金融行業自律的方式,建立金融數據、電信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電信和金融平台的責任協同防範機制,加強跨平台、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防護、治理。

  港區廣東省政協常委吳學明建議,粵港澳三地可在電信信息上建立共同數據庫,聯手打擊虛擬電話號碼。由於打擊電信詐騙往往涉及跨境執法,他建議考慮成立一個防電詐跨國專委會,將相關信息綜合起來,提高相關案件的破案效率。

  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建議粵港澳三地聯手對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進行跨境保護和監管,及進行反詐教育宣傳,讓市民和企業加強防範意識。

  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莊守堃也認為,粵港澳三地可以建立電詐案件定期通報機制和防電詐宣傳機制,以社區為單位,定期不定期舉辦最新電詐案例分享會,讓公眾尤其是老人家能夠提高防範意識,有利於避免電詐案件的發生。

  澳區廣東省政協委員黎鳴山今年也帶來了《關於完善粵港澳防騙聯絡機制建議的提案》,希望從政府聯動、金融機構「遏制」及民間宣傳三個方面,不斷完善粵港澳防騙聯絡機制。在金融領域,他建議粵港澳三地警方與金融機構、銀行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組成攔截小組。一旦發現有可疑資金交易,立即通報,讓不法資金即使流通至外地,亦能及時凍結,助力挽回損失。

  建議設賠償委會 納保險公司

  吳學明認為,應建立一個賠償委員會,將保險公司也納入其中,一旦確認金融、銀行、保險等機構存在未盡責或不作為的事實,各機構就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黃山表示,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業可以為遭受電詐侵害的粵港澳民眾提供跨境法律服務援助,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三地應通過普法宣傳和信息共享,共同提醒公眾防範電信詐騙,以提高社會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