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不妨順勢而為 網絡開放再進一步

●近日,小紅書因TikTok在美國面臨關停困境成為TikTok美國用戶的替代平台而在海外爆火。圖為市民從小紅書廣告前走過。 中新社
●近日,小紅書因TikTok在美國面臨關停困境成為TikTok美國用戶的替代平台而在海外爆火。圖為市民從小紅書廣告前走過。 中新社

  隨着TikTok在美國「大限日」臨近,TikTok創作者連日來持續湧入中國另一款社交媒體應用平台小紅書,成為互聯網世界的一道奇觀。雖然與TikTok相比,小紅書的使用界面和習慣都有所不同,還有一定語言門檻,但這並沒有影響這些來自美國的新用戶的轉場熱情,加上中國網友們所展現出的歡迎互動姿態,互聯網平台上中美網友間呈現出一派其樂融融的盛景,這與官方層面美國近期頻繁對中國發起貿易爭端而挑起的緊張氛圍,可謂有天壤之別。

  有評論將這次中美網友在小紅書上的「相遇」和「碰撞」比喻為網絡版「乒乓外交」、21世紀的「廚房辯論」,了解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人都會想到,這些形象語言表述還有着更多一層的深意:開放交流,是世界人民的永恒主題,是各國民眾不變的心聲。

  提升中國友好開放影響力

  今日之中國越來越「自帶流量」,從TikTok、小紅書等中國社交媒體在國外走紅,到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受全球熱捧,再到「China Travel」成世界潮流,這不僅意味着中國在商業競爭力、文化軟實力等諸多方面實力的提升,更得益於國家的開放、民眾的友善和社會的包容。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習近平主席曾說,「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中美網友此次在小紅書上的「相遇」和「碰撞」,或許可以成為一個歷史時刻,正如媒體人胡錫進在微博上發言說,此前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長期處於守勢,此次事件則展現了中國互聯網的開放能力。我們不妨順勢而為,與時俱進,比如,進一步提升互聯網治理,平衡監管與多元表達,相關網絡管理或許可適當放寬一步,讓外國網友們更便利地使用中國的社交軟件,感受並進一步提升中國友好開放的影響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