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淺談】智能銀行提質增效

陸宏立 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會士、上市公司董事
科技與金融的協同作用,帶動銀行業智能化。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把香港定位為「領先金融科技中心」。過去一段時間,香港銀行界將金融科技融匯到智能服務及智慧運營,取得良好進展。智能服務金融科技滲透到商業銀行各條業務線,並大量應用到支付結算、信貸申請等常見的銀行服務場景中。常見的渠道包括銀行自主研發編寫的手機銀行App、微信小程式等。
突破線下網點地域限制
通過「遠程智能銀行」,銀行可讓客戶體驗到更安全、便捷、及時、高效、全面的綜合金融服務,突破線下網點的地域限制,發掘更多潛在客戶。以下是兩個案例:
(1)建設銀行:推動智能搜索推薦、手機銀行和「建行生活」的「造福季」彈窗廣告活動,使點擊率提升4.14倍。
(2)平安銀行:智能渠道實現業務場景全覆蓋,使其客服一次性問題解決率及非人工服務佔比達90%以上。智慧運營金融科技應用通過自動化、數碼化顯著減少銀行運營對人工操作的依據,從而縮短數據處理周期,確保其實時性和準確性,提升回應速度。
提供數據協助管理層決策
更重要的是,實時的數據更新和精確的分析結果為銀行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以下是兩個案例:
(1)招商銀行:零售板塊以智能助手為載體,加速對中台和一線員工的數智化賦能,提升零售各條線協作與管理效率。
(2)中銀香港:2019年創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儀錶板,設置量化運行指標,覆蓋現時運行中的所有流程,並每日監察相關數據,如個案量、個案處理成功率等,以促進流程優化。
內地最新的智能銀行產品是「數字人民幣可視硬錢包」,在2024年11月7日的第十八屆深圳國際金融博覧會開幕式上正式推出。硬錢包是依託IC卡、手機終端等設備等硬件載體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它為境內外來人員提供了一個支付新選擇。
智能銀行,為商業銀行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但亦要應對相關的操作風險。
銀行業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面向未來,銀行業要加大支持科技創新重點領域,以智能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運營效率,促進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