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可共同應對AI領域挑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張洪海昨在峰會發言時展望2025年數字經濟十大趨勢(見表),他指出,今年逆全球化加劇,中美在貿易、科技、製造等領域或面臨加速脫鈎的風險。但若兩國在人工智能(AI)治理、國際標準制定方面達成共識,將為雙方建立合作提供新的機遇,共同應對AI帶來的挑戰。
張洪海還料,2025年或成為國際量子科學技術元年,材料科學、醫學和網絡安全等領域應用創新將加速。量子計算市場預計將實現顯著增長,技術進步將推動量子電腦的可訪問性和影響力。量子應用的進步會使新的計算和通信模型成為可能,材料科學、醫學和網絡安全等領域創新加速。
他續指,預計到2040年,全球量子技術市場將達到1,060億美元。量子技術產業鏈將逐步完善,量子晶片、量子核磁共振技術等關鍵技術將取得研發和產品突破。量子測量技術逐步走向商業應用,各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競爭加劇,並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以推動量子科技的發展。此外,他相信「具身智能」(EAI)加速發展,多功能機器人(Polyfunctional Robots)推動企業生產效率提升,預計到2030年,與智能型機器人的日常互動將成為常態,屆時將有80%的人類每天與它們接觸。這一轉變預示着人機協作新時代的到來,智能型機器人將在生產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25年數字經濟十大展望
●人工智能立法與監管逐步強化,更加注重用戶隱私保護及數據流通安全。
●數字經濟政策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治理框架和規則體系。
●綠色技術將成為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核心驅動力,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將進一步加速。
●低空經濟蘊含數字化發展空間,將在技術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及商業化等方面實現突破。
●逆全球化加劇,中美在貿易、科技、製造等領域或面臨加速脫鈎。
●「具身智能」加速發展,多功能機器人推動企業生產效率提升。
●2025年或成為國際量子科學技術元年,材料科學、醫學和網絡安全等應用創新加速。
●空間技術將實現顯著進步,太空探索和商業化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強人工智能時代加速到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加速推動行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