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迷茫中銳利 糊塗時清醒

  當香港文匯報記者第一次在社交平台的視頻中看見阿桃時,冷鋒正吹襲廣東一帶。在攝氏十餘度的低溫下,身穿單薄短裙的阿桃,拖着纖弱的身軀在寒風中,漫無目的在深圳街頭徘徊。她的樣子與其他無家者有些不同—儘管衣衫不整,卻顯得舉止得體,甚至透出一絲難以言喻的自尊。她的眼神一半是迷茫、一半是銳利,也正如之後記者近距離與她接觸,總覺得她一時是糊塗、一時是清醒,深藏着難以啟齒的前塵往事,想忘,已忘,未忘,傷疤每當被撩動時,她的自我防衛系統自動響號。

  情緒有時穩定有時暴躁

  追蹤阿桃的故事,對於記者而言好比一次捉迷藏。上月得悉她的情況後,記者多次到深圳走訪她曾出沒的街頭巷尾,從布吉到華強北,再到羅湖口岸,直到深夜也未能找到她的身影。

  志願者阿偉鼓勵道:「流浪者的行蹤往往飄忽不定,找到他們更多的是靠緣分。」直至有天阿偉致電通知有街友發現其蹤跡,記者馬上從香港飛奔深圳。

  當日,阿桃的語氣平靜,但始終對外人保持着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感,只有當她安頓下來時情緒才稍微穩定;若走起路來,她的脾氣就不其然發作。當記者跟隨她走了一段路後,她的情緒突然變得激動,甚至在巴士站怒吼,驅趕記者。

  那一刻,記者不禁反思:「我們的靠近,究竟是幫助她,還是無形中打擾了她的生活?香港的街頭也有不少無家者,大家似乎不會過多介入他們的生活,或許流落街頭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是否需要尊重這種選擇?還是應當協助他們回歸眾人眼中正常的生活呢?」

  從香港到深圳,記者接觸過不同的無家者,漸漸地也明白,他們中的許多並非外界刻板印象中的懶惰者。流浪背後,有着複雜的故事與難以言說的痛苦。阿桃的背影,讓記者感到心酸,也讓記者反思:「我們作為旁觀者,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不過,阿偉卻為記者提供一個答案,他說:「幫助一位流浪者,不僅是幫助個人,而是挽救一個家庭。」哪怕我們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應該努力去點亮一盞燈,或許這微弱的光芒,最終會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