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學攜手提升「雙創」氛圍
創新創業(簡稱「雙創」)近年成為全球發展的熱門話題,亦是香港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香港文匯報分析教資會與各大學簽署的《大學問責協議》披露的數據顯示,香港的大學生參與初創公司或創業的比例並不理想,且存在顯著差異,反映香港大學生雙創的積極性有待提升。特區政府、大專院校和企業應聯手營造更有利創新創業的環境,提升創科成果市場化的轉化率,為推進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打好基礎。
根據最新發布的《大學問責協議》資料,嶺南大學在參與初創公司或創業的學生比例居八大院校之首,達到了22.6%,最低的香港中文大學只有2.7%,香港大學則為5.8%。數據顯示,香港高等教育發達、科研實力雄厚,但不同大學在雙創的氛圍和積極性存在顯著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中大雖然學生參與初創的比例較低,但在實習機會方面卻表現突出,45.8%的學生有相關體驗,這或許反映了本港大學生的發展路向和趨勢。在這方面排名較高的名校學生,較受企業歡迎,更容易找到心儀工作,參與雙創的動力不足。社會風氣亦認為,學生創業並非最優選擇,而是風險較高、不確定性較大的發展路徑。另外,本港初創企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仍不足,也制約了大學生參與雙創的積極性。
由初創企業驅動創新是大勢所趨,本港要發展創科,需要營造更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政府應增加對初創企業的資助,鼓勵企業推出更多孵化器,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機會。同時,政府可通過提供稅收優惠、簡化手續等政策支持,降低創業門檻,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大學作為創新創業的搖籃,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實踐,通過開設更多創業課程、舉辦創業比賽、設立創業基金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大學還可以與企業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創新創業的蓬勃發展。
政府和本地創科園區,近年在鼓勵雙創上做了不少有益嘗試。創新科技署推出了「創科實習計劃」,自2021年起恒常化,鼓勵修讀相關學科的大學生,畢業後從事創科行業。香港科技園則提供各項支援,培育本地初創企業,引入具潛力的海外創科生力軍,加入香港創科生態圈,促進香港創科產業的發展。有實力的本地傳統企業,更應該設立機制鼓勵大學生參與雙創,加快自身業務和香港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香港大學生參與雙創的積極性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大學共同努力,優化創業環境、加強國際合作,多措並舉,營造有利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為香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