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坊會 南區婦女會 推動居民參與 打造長者友善南區

●計劃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頒發「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2024」。
●計劃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頒發「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2024」。

●計劃早前舉辦嘉許禮,答謝不同持份者的參與。
●計劃早前舉辦嘉許禮,答謝不同持份者的參與。

●「親子網主會」定期相聚,交流社區訊息及服務心得。
●「親子網主會」定期相聚,交流社區訊息及服務心得。

●居民在「社區共享教室」化身教師,分享自身技能。
●居民在「社區共享教室」化身教師,分享自身技能。

「社會資本動力獎」嘉許計劃
「社會資本動力獎」嘉許計劃

  南區有不少社福機構一直與居民同行,以不同形式支援居民的生活需要。香港仔坊會及香港南區婦女會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基金)資助下,推出「家在石排灣E.P.S.」計劃(下稱計劃),鼓勵不同年齡的居民參與社區活動,提升社區凝聚力,為石排灣邨注入人情味。

  支援南區搬遷戶 延續互助精神

  計劃經理Christy分享計劃的源起:「大約20年前,不少黃竹坑邨居民因為清拆而搬到當時新落成的石排灣邨。為協助這些居民適應新生活,香港仔坊會與區內多間機構開展『家在石排灣』計劃,成功建立居民互助網絡。如今,那些曾經熱心參與的居民義工年事漸高,為延續那份互助精神,我們在2020年推出『家在石排灣E.P.S.』計劃,作為原計劃的升級版,喚起新一代居民對社區的關注。」

  新計劃的名稱加入「E.P.S.」,當中的E是Engagement,推動不同持份者參與;P是Platform,為居民提供參與平台;S是Strength,鼓勵居民為社區貢獻專長與技能。Christy補充:「為達致這些目標,計劃設立『網主制』,居民根據自己的年齡、背景或專長,加入不同的『網主會』,成為『網絡大使』、『網主』或『網友』,各司其職。例如『成人網主會』負責組織活動,凝聚居民;『親子網主會』定期探訪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促進長幼共融;『青年網主會』善用創意、科技及社交媒體,為計劃構思新元素。」

  投資在居民 社區共享成果

  計劃歷時近四年,成功招募超過300名居民義工,包括長者、婦女、少數族裔、青年、小朋友等,成效顯著,近日更榮獲基金「社會資本卓越計劃獎」。除了獲獎之外,Christy表示,一個個溫暖人心的社區故事亦是團隊的動力。她分享:「有對老夫婦由於行動不便及相熟街坊陸續搬走,不願與外界接觸,終日在家無所事事。計劃的網主持續探訪,與他們傾談及送上物資,慢慢建立互信及情誼。後來他們更在網主陪伴下,走出舒適圈,參與不同活動,重新與社區連結。」

  計劃另一個亮點是「社區共享教室」,鼓勵居民化身成義務老師,分享自己的技能,例如有長者教授製作傳統節日食品,包括粽子、月餅等;有婦女分享育兒心得或生活技能等。這個小小的「教室」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居民的能力感、拉近鄰里關係、推動互助互惠的氛圍,Christy表示:「我們深信每一個居民都是珍貴的資本,能帶動社區的正面改變。社工或機構的角色就是促進者,提供合適的平台,讓居民發揮潛力及參與其中,這正正是計劃名稱『E.P.S.』所蘊含的意義。」

  雖然計劃近日已完結,但Christy有信心,計劃所培育的義工能繼續自發為社區出一分力,因為「社區就是家」這個概念,早已植根在居民的心中。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凝聚跨界力量 打造幸福社區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轄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基金)於2002年成立,在社區推行多元化的社會資本發展計劃,推動市民及各界發揮凹凸互補精神,建立跨界別協作平台及社會支援網絡,從而建立互助互信、守望相助、社區凝聚力等社會資本。至今,基金已資助超過500個計劃。為表揚對香港社會資本發展有貢獻的個人義工、企業和機構,基金舉辦「社會資本動力獎」嘉許計劃。

  有關詳情,請掃瞄二維碼參閱基金網頁:www.ciif.gov.hk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