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限制AI芯片對華出口 美國能「限」多久?\王衍行
1月13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人工智能(AI)芯片和模型出口採取新的限制措施。美國通過分級管理的方式,進一步收緊對AI芯片和技術的出口限制,試圖把先進的算力保留在美國及其盟友境內,同時尋求以更多的辦法限制中國獲取先進的AI芯片和技術。這些措施被認為是美國近年來最為嚴格的出口管控政策之一,旨在通過限制先進AI技術的出口,維持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然而,這一新措施尚未全面生效,已引發了包括美國科技巨頭、行業協會等多方強烈反對。
一些美國科技企業直白地批評有關政策。英偉達對外事務副總裁奈德·芬克爾(Ned Finkle)指出,新措施可能會破壞全球創新和經濟增長,更不會減輕任何威脅,只會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破壞使美國保持領先地位的創新。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也批評新措施,協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紐夫(John Neuffer)表示,措施可能會將戰略市場拱手讓給美國的競爭對手,從而對美國經濟和半導體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競爭力造成意想不到的持久損害。
新措施破壞全球供應鏈
科技行業組織「資訊技術產業委員會」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警告說民主黨政府匆忙實施的新限制,強調有關措施可能會破壞全球供應鏈,並使美國公司處於不利地位,並呼籲拜登政府與科技行業進行更廣泛的磋商。
不少政策分析人士也指出,新限制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之間缺乏平衡。並認為,有關政策聲稱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但其覆蓋範圍卻包括許多與國家安全風險無關的技術和市場領域,例如電子遊戲機使用的芯片和消費級別硬體,質疑當局作出了沒有實際意義的過度管制。
反對新限制措施的聲音集中在以下幾個核心問題上:
1.對美國技術生態系統的衝擊
英偉達等科技企業一致認為,限制先進芯片的全球流動將破壞技術創新的生態基礎。AI的發展依賴於開放的國際合作與市場競爭,而這一政策將使美國企業的研發成本增加,同時阻礙市場的快速迭代。此外,技術限制還可能削弱美國吸引全球人才和投資的能力。
2.對行業競爭力的負面影響
多方批評指出,新措施將美國企業置於不利地位。一些芯片消費者可能轉向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從而削弱美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同時,由於技術出口被限制,國內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再投資能力也將受到打擊。
3.政策目標與實際效果的脫節
反對意見普遍認為,政策的實際效果可能與預期目標背道而馳。雖然政策聲稱保護國家安全,但限制的技術範圍包括許多已被廣泛應用的主流芯片,顯然難以對高端軍事或戰略用途構成實質性風險。此外,過於複雜的許可流程可能導致市場機會被其他國家的競爭者迅速填補。
4.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潛在後果
部分人還擔心,新措施將進一步激化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指出,該措施進一步加嚴對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參數等出口管制,還拓展了長臂管轄,對第三方與中國開展正常貿易設置障礙、橫加干涉。拜登政府對業界合理呼聲充耳不聞,執意倉促出台措施,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的又一例證,是對國際多邊經貿規則的公然違背。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這種局勢可能促使中國加速推進本土替代戰略,從長遠來看,美國可能因此失去對技術出口的控制力。然而,反對意見能否影響新措施的通過?
倒逼其他國家自行開發芯片
目前,新措施仍處於120天的公眾意見徵詢期內,這為反對者提供了一定的游說時間。但是否能有效影響措施的最終實施,還有待觀察。
拜登政府在發布措施時,明確表態將優先考慮國家安全。特朗普上任後,美政府在這一問題上可能堅持立場。另一方面,持反對意見的各方是否能夠整合,形成有力的政策影響,是影響結果的關鍵。若英偉達、微軟等科技巨頭能聯合行業協會、政策智庫以及部分盟友國家共同施壓,或有可能令當局在次要部分作出妥協。
新限制措施的實施可能帶來兩方面的風險:一是削弱美國科企的競爭力,二是技術管控不成反而倒逼其他國家自行開發更高效能的芯片。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能維持多久,是個問題,更何況中國芯片發展迅速,美優勢未必能維持太久。
美當局措施反映中美科技競爭的加劇,以及美國欲加強對AI技術控制。若堅持進一步加嚴對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參數等出口管制,美國科技行業或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