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牙科街症服務 展示惠民生決心

  李世榮 立法會議員 民建聯執委 新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衞生署牙科街症服務於去年底推行網上登記及抽籤安排,此舉為不少市民帶來便利。但新安排實施後,出現個別成功獲發服務配額的人士最終未有就診情況,為此衞生署立即完善措施,從1月6日起,臨時實施超額抽籤,適度增加中籤名額至超過實際服務名額,並引入候補機制,以填補可能出現的就診空缺。措施完善後,診所的服務量用盡且超越了原訂名額。

  牙科街症服務的改善是科技助力公共服務的有力體現,政府並在出現問題後及時補漏拾遺,亦彰顯了政府提升行政效率、改善市民生活的積極意願,可見政府有決心「惠民生」。不過筆者認為牙科街症服務仍有改善空間。

  增加更多人手支援市民

  第一,長者使用網上登記系統面臨巨大困難。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23年所發表的數據,本港65歲以上長者人口佔總人口的23%,約173萬人,而他們恰恰是牙齒疾病的高發人群。在推行網上登記的首幾日,就有部分長者表示不懂操作網上登記系統,或者手機功能有限制,使長者在使用牙科街症服務方面處於弱勢地位,未能實現公共服務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第二,牙科街症服務有限。現時牙科街症的服務範圍只提供免費緊急牙科服務,包括處方止痛、脫牙,或口腔膿腫等緊急狀況。但在現實生活中,市民所患的牙齒疾病種類繁多,患有複雜牙患的市民往往只能轉向收費較高的私人診所,這無疑增加了市民的經濟負擔,也削弱了牙科街症服務的實際效用。另外亦有長者表示要跨區就醫,令他們感到不便。

  第三,牙科街症服務名額有限。衞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曾透露,在網上抽籤推出的首3個服務日,就有1,769人登記,而中籤人數只有272人,可見不少市民有求診需求卻無法成功預約牙科街症服務。另外,缺席人數問題亦不容忽視,如在中籤的272人,只有217人到診,有55人缺席。

  牙科街症服務的問題由來已久,必須多管齊下解決。短期而言,應當為長者提供專門的網上登記輔導服務。政府表示,會安排人手在牙科街症診所指導有需要的長者進行網上登記。筆者認為,此措施推行前期,可以增加更多人手支援市民,直至市民普遍適應網上登記,再另作調整,以照顧那些確實無法獨自使用網上系統的長者和特殊群體。

  擴大牙科街症服務範圍

  中期來看,需要逐步擴大牙科街症的服務範圍,可增加如洗牙、補牙等基礎治療項目。這需要衞生署合理調配資源,增加牙科醫生的排班或招募更多兼職牙科醫生,也可與牙科學院合作,安排學生在監督下提供部分服務。另外,對於長者跨區就醫不便的問題,應考慮優化診所的分布,在長者聚居區增設服務點或安排流動診療車,定期到不同區域提供服務。

  長期規劃上,要加大對牙科街症服務的資源投入,從根本上增加服務名額。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增加財政撥款,用於購買先進的牙科設備和擴建診所,提升診療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預約和候補制度,利用大數據分析求診需求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科學分配名額,避免資源浪費。

  總括而言,牙科街症服務的改善是可喜的一步,但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間。政府與相關部門應秉持以民為本之理念,持續聆聽市民心聲,在科技應用、資源分配、服務拓展及特殊群體照顧等各方面不懈努力。透過短期的權宜之計、中期的逐步完善至長期的深度優化,全方位提升牙科街症服務的質量、效率及公平性。冀望在不久的將來,牙科街症服務能真正做到無縫對接市民需求,令每一位市民,不分年齡、地域,皆能便捷地獲得高質量的牙科服務,展現香港公共服務的人性化與高效能,為香港市民的健康福祉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