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上海政協委員倡推「滬港藥械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13日,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預備會議召開,港區上海政協委員鍾永喜帶來一份助力上海醫藥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提案。鍾永喜在提案中呼籲,參照「港澳藥械通」,推動「滬港藥械通」,並將「滬港藥械通」打造為雙向互通模式,在便利香港藥械「南藥北上」拓展內地市場的同時,也讓上海的創新藥可借助香港平台「北藥南下」,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

  鍾永喜提及,「港澳藥械通」政策實施以來,打通了國際先進創新藥械快速進入內地臨床應用的通道,不僅提高了大灣區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的就醫便利度,也促進了大灣區內地醫藥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海有着諸多港澳居民以及外籍人士,對跨境醫療服務、藥品和器械有着殷切的需要。」不僅如此,滬港兩地均有大量生物醫藥領域的臨床數據,但以往受限於醫療數據跨境流通問題,兩地臨床數據未能有效結合服務新藥研發。

  打造雙向互通「藥械通」

  「2024年5月施行的上海臨港數據跨境『正面清單』對生物醫藥數據的跨境流通做出了明確規定,為滬港兩地基於臨床數據的新一輪創新合作打下了基礎。」鍾永喜建議,在「港澳藥械通」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探索把這一政策伸延到上海,形成「滬港藥械通」。不僅有助於香港藥械「南藥北上」拓展內地市場,還將積累更多真實世界數據,支持創新藥械在國內註冊上市,完成產品轉化,服務更多患者。在上海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可以進而擴展至長三角,擴大覆蓋城市以及藥品和器械的範圍。與此同時,探索出更便捷的渠道,簡化流程,推動滬港兩地臨床數據跨境流通,助力新靶點發現,創新藥研發,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

  「上海的創新藥很多,性價比也不錯。」點讚上海生物醫藥蓬勃發展的同時,鍾永喜建議,將「滬港藥械通」打造為「港澳藥械通」的「升級版」——由單向通,升級為雙向互通。「讓上海的藥利用香港『1+』藥品註冊機制,赴港上市。通過香港平台開拓東盟市場,服務亞洲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