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大局 港有為】49港人獲灣區調解員認證

林定國:灣區成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名冊是三地共同努力成果
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上月底正式發布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2024年),名冊上共146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調解員,其中49位來自香港。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昨日上午舉行證書頒授儀式,42位來自香港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出席。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典禮開幕致辭時表示,名冊的發布是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大灣區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
林定國介紹,這份名冊由香港律政司、廣東省司法廳及澳門行政法務司各自經過本地評審及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考慮,由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最終審議確定。他表示,入選大灣區調解員名冊是對調解員們專業能力的肯定,更是對其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及解決爭議方面所作貢獻的認可。
「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
他提到,三地在聯席會議上兼顧各自的調解制度特點,將「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通過並發布了一系列的統一規則,包括大灣區調解員的資歷評審標準、專業操守最佳準則及跨境爭議調解示範規則,這些規則的制定,加上新發布的大灣區調解員名冊,作為適用於三地的共同調解標準,為推廣調解在大灣區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制度基礎。「這些規則的銜接互鑑,正如橋樑連接着三地,為我們打造規則銜接的制度高地,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的優選地。」林定國說。
林定國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的推出,他與副司長在過去幾個月中,走訪了大灣區的不同地方,見證了區內企業的蓬勃發展、大灣區的商業環境愈趨繁榮。「然而隨着商業活動的高速成長,爭議和衝突也在所難免,」林定國說,在這樣的背景下,調解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調解員的專業將在未來的商業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三地的企業和居民帶來實質幫助。
「今天的認證,不單單是一個里程碑,更加是一項使命。你們肩負着讓爭議雙方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訴求、協助他們解決爭議的重任。」林定國勉勵在座各位調解員。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致閉幕辭時表示,香港在調解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香港特區政府除了在政府部門推廣調解之外,律政司也一直在海內外地區推廣調解服務。他指,近年內地都十分肯定和推崇香港的商業調解,不但加強兩地的互鑑交流,內地法院更於去年引入香港調解員為案件進行調解。「令人可喜的是,我們香港調解員很快就交出成績來。」
張國鈞表示:「去年,前海法院的一宗涉款以千萬元計的商事糾紛案件獲成功調解,為香港的調解服務『省靚招牌』。」
港籍調解員多為業界中堅力量
他表示,是次成功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的調解員,都是調解的「大師傅」,當中多位更擁有跨境爭議解決服務的執業經驗,是香港調解業界的中堅力量,期望各位調解員未來繼續發揮專業才幹,在大灣區擴展業務,推動大灣區的法治建設,為香港擦亮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