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外貿外資擴增量 推產供鏈國際合作


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召開 部署提振消費等2025年八項重點任務
香港文匯報訊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月11日至12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總結2024年商務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作工作報告,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主持會議。會議提出今年商務工作八項重點(見表),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提振消費,千方百計穩外貿穩外資,深化產供鏈國際合作,防範化解風險和外部衝擊,加快商務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會議指出,2024年商務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國內消費平穩增長,外貿規模有望再創新高,引資結構持續優化,對外投資合作平穩發展,多雙邊經貿合作成果豐碩,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積極成效,為經濟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
會議強調,2025年全國商務系統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其中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為首要任務。會議提出,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發展數字消費,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培育外貿新動能 優化開放平台功能
今年商務部工作仍圍繞穩外貿穩外資這個核心任務展開。在穩外貿方面,商務部提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拓展跨境電商,發展綠色貿易,推動貿易數字化。多措並舉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積極擴大進口。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數字貿易。另外,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深化「絲路電商」合作,統籌推進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統籌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合作。
在穩外資方面,商務部提出要穩存量、擴增量,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要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還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高水平建設開放平台。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優化開放平台功能,推動展會質效提升。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4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9.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進出口總額創歷史同期新高。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中國外貿依然保持平穩增長,體現了中國供應鏈的韌性以及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吸引外資方面,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2024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49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7.9%,雖然降幅連續三個月收窄,但穩外資仍需發力。
專家倡對標國際 提升營商軟實力
另據《社會科學院報》報道,「當前中國吸引和利用外資面臨着內部和外部的一系列挑戰。首先,國際環境的複雜變化對穩定外資的信心預期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標準經貿規則與新一代宜商環境評估體系對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標準。其次,中國存在外資來源比較單一、實際利用外資地區結構不夠均衡、行業結構仍需優化、外資企業,甚至本土企業出現外遷的情況。同時,在納稅、融資、服務業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需進一步優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唐宜紅提出,下一步應採取更多務實措施助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唐宜紅指出,要盡可能為外資企業提供融資便利、合理減輕稅負、增強外資企業市場准入機會;加快相關金融產品的推出,使外商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境內投資,提高外國投資者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限制,結合各省市、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港自身的發展優勢,合理縮減負面清單,持續優化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另外,對標國際標準,全面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擴大引資優勢。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經貿協定,加快政府採購、勞工標準、環境保護、跨境數據流動、跨境稅收等經貿規則等。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外商投資保護機制。這方面需要從觀念和實際措施上加強保護,比如可對標CPTPP中的知識產權規則,考慮將氣味商標納入知識產權保護範圍,明確網絡服務供應商的侵權責任等,繼續加大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懲罰力度,探索創新工作機制。
今年商務工作八項重點
1.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
2.全力以赴穩外貿,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3.促進吸引外資穩存量擴增量,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4.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高水平建設開放平台
5.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提升對外投資合作質量水平
6.加強務實經貿合作,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7.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加強多雙邊區域經貿合作
8.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堅決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