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從國家層面立法 重罰金融詐騙罪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為什麼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膽子愈來愈大?我認為是針對這類犯罪行為的防範和懲處還有很多改善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針對鏟而不絕的緬甸電騙,應從國家層面立法,對從事金融詐騙的犯罪分子一定要處以重罰。另外相關機構要附連帶責任,「比如泰國近期出台一部反金融詐騙法。很多金融詐騙是通過電話聯繫的,那麼相關電信網絡公司就要承擔連帶責任,是需要處罰的。」

  在許利平看來,從平台、工具角度進行規範,能夠約束此類犯罪行為,「要多管齊下,讓電信網絡詐騙沒有生存空間和生存土壤。」

  多方求證應對新技術 「愈傳統愈安全」

  近來電騙手段不斷更新,技術不斷升級,特別是利用AI技術詐騙讓人防不勝防。對此,大數據國家戰略計劃聯盟發起人、360集團信息保安專家鄔玉良認為,應對新技術,要多方求證,「要相信愈傳統愈安全。智能手機會被植入病毒,傳統的座機電話機則不會。遇到可能利用AI技術詐騙而無法判斷的時候,首先是穩定心神,然後多方求證,比如用座機打電話求證,或者通過家人朋友聯繫求證等。」

  許利平亦指,任何詐騙行為都來自於外力,但是否會上當受騙則出自於主觀。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因此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要加強防範意識,不要相信一夜暴富、鋌而走險,同時要增加對詐騙手段的辨識度,「很多詐騙行為的做法都是反常規的,其實很容易分辨。」另外,還需要對公眾進行案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