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物價貴收入少減消費
潘國森
2025年中國在差不多所有經濟領域都會欣欣向榮,不論初級產業(漁農礦牧)、次級產業(製造業)和三級產業(物流、航運、金融服務業……)的前景都可卜樂觀。美國及其主要盟友(如G7的其餘六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則困難重重。香港從來都是溝通東方與西方的橋樑,經濟上背靠祖國是優勢,同時也無法擺脫美國主導國際貿易舊規的影響。
今天我們強調要鞏固香港「八大中心」定位。其中六項屬國際級中心,即金融、創科、貿易、海運、空運和文藝交流;餘下仲裁和知識產權貿易則屬區域性。
凡與國際貿易有關的「中心」必受影響,畢竟美國要全方位打壓中國發展,荒唐的制裁、圍堵和脫鈎的手段會層出不窮。今天國際貿易秩序,甚至法律,大都是美國人說了算。萬一他們鐵了心不讓香港繼續成為與倫敦、紐約鼎立的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恐怕我們難以抵抗。他們甚至可以隨意拘禁華為高管孟女士數年之久,事件的本質就是「擄人勒索」4個字。現時美國政界就是被一幫唯利是圖、目無法紀的人把持,與他們做買賣的中小企業將要面對什麼樣的奇怪事,還真難以預料呢!
筆者以為只有創科與文藝交流較不受中美全方位角力影響。說到文藝交流中心,想起宋太祖趙匡胤曾留下「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名句,「讀書人」在此解作博通古今、文化素養極高的人才。移用「老趙」的思路,發展文化產業來賺錢亦「須用讀書人」,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深厚認知的通儒。由未回歸前港英時期到特區成立已四分一世紀,香港政府都是由傾向重英輕中的「技術官僚」(Technocrats)主導,若不改變,文化產業創匯的前景實在難樂觀。
經濟學研究商品和勞務的生產、分配和消費。香港長期奉行「低稅率高地價」的理財方針,生產成本、分配成本(即交易成本)居高難下。物價貴而收入少,就只能壓縮消費,這將是今後幾年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今時香港最低工資為每小時40元,既難大增,亦不易持之養家活口。英國是11.44英鎊;加拿大是17.3加元;美國最低是7.25美元,但許多州約在15美元,三地都過百港元,隨隨便便都是兩三倍以上。他們的處境比我們還艱難得多呢! (新年經濟展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