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的甲午 浮起的歷史

  為什麼號稱擁有百萬陸軍和強大艦隊的清王朝會輸給「區區一日本」?重創日軍、立下赫赫戰功的淮軍名將衛汝貴為何被清朝問斬?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沉沒與英雄艦長鄧世昌犧牲的真實情況是怎樣?慈禧太后真的挪用海軍經費修建了頤和園嗎?隨着閱讀《沉沒的甲午》,這些問題的答案也將浮出水面。在新書分享會上,著名甲午戰爭史、中日關係史專家關捷表示,增訂再版的《沉沒的甲午》,可以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狂野、清朝統治者的腐敗、中國各族愛國將士的民族魂,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激發中國人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奮鬥的意志。近代海軍史學者王國平表示,甲午戰爭是東亞近代史上一場影響極為深遠的戰爭。自結束後,日本官方就系統整理出戰史著作,英國、美國、意大利等「第三方國家」也有一些專著出版。反觀中國,早期學人囿於資料所限,論述難免失準。及至當代,大多數出版物仍沒有走出日本或前代窠臼。「但在《沉沒的甲午》這部書中,作者通過系統梳理海內外公私檔案,輔以最新的水下考古成果,加上實地訪問的田野調查,用極具個人風格的敘述文字,展現了新一代學人構建甲午史話語體系的努力和成效,更在書中為讀者打造出一個可以置身甲午歷史的場景。書名『沉沒的甲午』,正是作者積十數年之功打撈出的一段『浮起的歷史』。」王國平讚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