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倡中泰緬深化合作 完善執法協議
香港文匯報訊 墮入海外求職騙局,被「賣豬仔」到緬甸詐騙園區的事件,最近半年出現新的變化趨勢,犯罪團夥的詐騙大本營由之前的緬北地區,轉到與泰國交界的緬東地區,當中不少「豬仔」經由泰國被拐運至緬甸。同時,犯罪集團由誘騙一般的打工仔群體,轉為量身定做的招工劇本,以個別工種向特定群組下手。為此,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撰寫的輿情深度分析報告,從多方面提出應對舉措的建議。
──行業自強防線,法律完善後盾。自內地演員王星事件曝光後,同類事件愈揭愈多。報告建議演員和經紀公司構建嚴格跨境邀約審核體系,全面核查招聘方背景、資質、專案真偽,防患未然。行業組織還應強化出國工作安全指導,開展防詐騙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從業者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在法規方面,中泰緬三國可協同制定跨國詐騙專項法律,統一量刑標準,明確犯罪構成,增強法律威懾。同時對中介監管從嚴,嚴控網絡招聘、勞務中介,嚴查虛假資訊發布,嚴懲違規機構,斬斷詐騙資訊源。
利用大數據分析 挖掘詐騙線索
──政策強化支撐,技術賦能保障。在跨國執法協同方面,報告建議中泰緬三國深化合作,常態化情報交流、聯合行動,完善執法協議,暢通司法協作,從源頭打擊犯罪。同時,泰國應強化邊境巡邏、監控,嚴審出入境,打擊非法出境與人口販賣,築牢安全屏障。此外,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詐騙線索,人工智能建模預警可疑行為,輔助執法精準打擊。更可優化自動車牌識別、實時追蹤等技術,引入衛星定位、無人機巡查,提升執法監控精度與廣度。
設專項基金 助受害者和家屬脫困
──社會關懷護盾。針對受害者的救助,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經濟援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助受害者和家屬走出困境。政府、媒體和社會組織應加大宣傳力度,針對公眾認知偏差,制定有針對性的宣傳方案。一方面,通過社區宣傳、線上講座、短視頻等多種形式,普及跨國詐騙的常見手段、真實案例和危害,糾正地域偏見等錯誤觀念,讓公眾深刻認識到跨國詐騙是全球性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防範意識,如謹慎對待海外工作邀約、核實信息真實性等,提升公眾整體防範能力,凝聚社會共識,共同應對跨國詐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