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習近平重要講話】發揮法律金融優勢 強化「內聯外通」定位

●港政界人士表示,香港要擔當好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圖為香港參與內地的投資洽談大會,推介香港對外優勢。 資料圖片
●港政界人士表示,香港要擔當好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圖為香港參與內地的投資洽談大會,推介香港對外優勢。 資料圖片

●港政界人士表示,香港應更好發揮金融等方面優勢。圖為香港交易所。 資料圖片
●港政界人士表示,香港應更好發揮金融等方面優勢。圖為香港交易所。 資料圖片

  學習貫徹習近平澳門重要講話精神 港政界積極建言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日前舉行的「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的致辭時表示,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在總結香港、澳門回歸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精闢概括了繼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把握好的4條規律性認識,第三條「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是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必須鞏固提升的功能作用;第四條「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是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必須不斷夯實的政治社會基礎。

  多位香港政界人士連日來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分享有關短中長期建議時表示,香港應把握國際調解院總部正式落戶香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契機,積極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讓香港更好發揮法律、金融等各方面的優勢,鏈接內地和海外,並進一步培養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商界:做好內聯外通 向外國說好中國故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黃子龍)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是香港未來要着力做好的方向之一。多位香港商界人士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只會更加強大,香港商界要做好科技、資金、人才的內外串聯,發揚內聯外通的優勢,用朋友的身份向外國說好中國故事、說好「一國兩制」實踐故事。

  說好「一國兩制」實踐真實故事

  全國政協常委、王新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惠貞表示,香港的「內聯」作用在於把握機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外通」作用在於香港長期以來扮演橋樑角色,未來香港不只要聯繫全世界,更要擔當好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特別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以更高層次地聯繫國際,以對接國家科技發展需要,與此同時香港也要不斷增強科技實力。

  她說,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部分國家打壓我們科技發展的意圖愈發顯現,一些西方媒體對「一國兩制」的抹黑沒有停止,香港的「外通」優勢愈發重要。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香港商界要做好科技、資金、人才的串聯,達至「通」的效果,她鼓勵香港更多商會組團出海對接國外企業,以朋友的身份打通關係,大家要用好不同的身份,說好中國故事,說好「一國兩制」實踐的真實故事。

  加快北都區建設 吸引全球企業落戶

  立法會議員嚴剛表示,隨着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的劇烈變化,具有「兩制」優勢,及具有東西方交匯樞紐區位優勢的香港特區,在「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方面必將發揮無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特區管治者積極響應中央對特區的期望與要求,識變、應變、求變,推動特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借鑒粵港澳大灣區片區開發建設成功經驗,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吸引寧德時代等全球著名企業落戶北都區,加大香港創科產業鏈建設,提升特區綜合競爭力。特區政府的應變求變努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香港亦再度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特區經濟在外圍環境仍不確定的情況下,仍能夠取得超過2%的增長。

  展望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他認為要確保特區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優勢,推動建立灣區港口聯航聯運的組合港機制,提升大灣區航運競爭力,積極爭取早日加入RCEP,最大限度地釋放「兩制」紅利,並採取優惠政策,拓展中轉貿易,進一步鞏固並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與內地「強強聯合」 形成「合金生產力」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表示,廠商會旗下的CMA檢定中心近年來積極協助內地農產品及食品等產業提升質量,並拓展國際市場。香港工商界應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及高增值專業服務的獨特優勢,在區域供應鏈中發揮「指揮塔」的角色,與內地省市建立策略聯盟,以實現「強強聯合」,進而形成更強大的「合金生產力」。

  他認為,特區政府可聯同香港主要商會的代表或業務負責人,定期到內地不同省市進行招商引企活動,吸引內地企業來港設立區域總部,以強化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角色及區域供應鏈管理中心。港澳可以透過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國際影響力,建議雙方共同建立科技合作平台,促進技術交流,提升澳門的科技水平,並為香港企業開拓新市場提供機會。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貝鈞奇表示,回想內地改革開放初期,許多商會成員到內地投資設廠從事傳統製造業、輕工業,如電子用品、服裝鞋子生產等,如今大家也在積極轉型,尋找更多創新科技商品出海方面的機遇。香港始終在國際貿易方面較為熟悉,他鼓勵香港商界積極尋求與內地企業合作,將內地很多省市的好產品推銷到外國。他相信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只會更加強大,中央鼓勵大家加強海內外合作共同拚經濟、謀發展、搞建設,乘「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的東風,在國家的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中把握發展機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各界:理念融入教學 弘揚愛國愛港核心價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恬恬)香港各界正積極思考,如何更好地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多位香港教育界、地區人士以及青年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弘揚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觀是推動香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各界應攜手通過教育、文化交流及社會服務等多種途徑,將愛國愛港的理念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港肩負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要任務

  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非官方委員顧敏康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肩負着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使命,其中加強愛國愛港教育是根本,應該在體系化、規範化方面下工夫。他認為,學校應在教材、課程設置、課外活動等方面融入核心價值教育,同時,要加強師資培訓,培養教師具備高度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感,將愛國愛港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在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可以通過舉辦文化交流活動,邀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分享經驗,增進彼此了解和尊重,同時鼓勵學生學習多種語言,參與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培養全球視野,在全世界廣交朋友,以團結更多力量。

  他指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具有中西融合特質,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既說明國家對香港的認可,也說明香港承擔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對外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任務。他認為,香港打造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應具有香港本土特色和中國視野,亦要有全球視野,務實講好香港故事。

  港對外開放多元包容助力發展

  觀塘區區議員余邵倫表示,弘揚愛國愛港的核心價值觀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可以透過教育培養和多元化的宣講學習活動,深入傳播中華文化,讓市民更全面地認識國家的歷史與發展,將愛國情懷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為市民自覺踐行的價值觀。他提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的對外開放和多元包容為地區發展提供了獨特優勢。

  他以觀塘為例,指觀塘海濱極具發展潛力,連接啟德至油塘鯉魚門一帶,可以藉助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打造國際知名的遊艇俱樂部,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遊艇經濟,創造更多機遇,為社區發展增添活力。他表示,未來會繼續持續收集和傾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致力於解決區內的大小事務,通過多方協作建設更加安居樂業的和諧社區,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共享發展的成果。

  推動法律人才交流 促進三地融合

  香港青年律師李啟枝表示,推動法律人才交流是促進內地及港澳融合的重要途徑,未來在工作中,自己會積極參與更多跨境法律項目,並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專業人士合作。他指,香港各界青年都應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為法律從業者,自己會繼續參與更多與內地合作的項目,如法律研究、法律培訓等,促進跨地域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了解內地的法律實踐和司法體系,增進自身對國家法律制度的了解,以便將來在服務不同國家背景客戶的同時,更好推薦合適的合同適用法律條款,推廣香港法律及中國內地法律的好處。

  他呼籲更多的律師朋友可以更加積極參與社會服務,通過社區法律諮詢和義務法律教育,幫助提升大眾對香港法律的認受性,同時與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合作,團結不同青年群體,為「一國兩制」下推動香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包容和諧的社會貢獻力量。

  政界:專業團體應獻力外宣港法律優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蔡學怡)2025年,香港將舉辦《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擴建後的二號客運大樓於2025年年底起分階段啟用、迎來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都被視作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的契機。多名香港政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需要把握這些機遇,讓社會各界人士從生活的經歷中領悟「一國兩制」實踐的真諦。

  2025年,將在香港舉辦《關於建立國際調解院的公約》簽署儀式,標誌着國際調解院總部正式落戶香港邁向標誌性一步。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香港法律界應以此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向海外宣傳香港的法律優勢。說好香港法律故事不能只靠政府,民間法律專業團體亦可積極申請政府提供的《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加強本港法律服務行業與海外市場的交流和合作,並宣傳香港的法律優勢,相信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發揮出香港在法律專業服務上的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出,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去年投入運作,擴建後的二號客運大樓於2025年年底起分階段啟用,在硬件上有助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要更好發揮國際航運中心的特點,將國家在航空及航運的研發成果走出去。香港未來可主動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關人士來港親身試坐C919客機,讓他們自身去體驗,加強其購買的信心。

  同時,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是亞洲區內重要的航空業人才培訓中心,他建議學院加快推行與C919飛機的相關課程,加強機師、飛機維修工程師的培訓工作,擦亮安全航空旅程這個招牌。香港為不同的機種、培育更多的人才,在鼓勵海外買家採購更多國家研發的航空及航運產品,更好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角色。

  推動港成國家對外開放綠色金融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完成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024年第四條磋商討論後,就其評核發表初步總結,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立法會議員黃俊碩建議,在綠色金融方面,香港可利用「超級聯繫人」優勢,協助內地綠色金融產品,特別是碳交易,制定碳交易標準、進行綠色認證、出口至海外,進一步推動發展香港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綠色金融中心。

  他並指,家族辦公室稅務寬減,成功吸引家辦到港,特區政府應進一步研究讓聯合家族辦公室亦享有優惠,讓更多資金流入香港,帶來財富效應同時,亦讓他們以香港作為平台,把投資瞄準內地,亦締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今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展覽廳會推出相應的專題展覽。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認為,特區政府可以利用流動宣傳車,將展覽廳內部分可移動展品巡迴各區作展覽,以至各區學校和社區會堂中,讓全港十八區市民都能親身接觸到有關國家安全的展品,以加深對國家安全的了解。

  他認為,國家安全展覽廳可推出一些限定的紀念品,供市民及遊客購買並帶走,展覽廳亦可與昂船洲解放軍駐港部隊展覽中心產生協同效應,例如舉辦一日遊,安排市民同時參觀兩個展廳,以加深參加者對國家安全及解放軍駐港部隊的了解。

  愛國教育結合科創知識 添學生歸屬感

  香港青年會主席陳凱榮建議,香港可借着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在社區多宣傳中國對外交流的故事和資訊,加強市民對國家最新發展的了解,同時在中小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中結合科創知識,讓學生們更進一步了解國家在科技方面的作為,以產生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為構建包容和諧的社會,深水埗區區議員劉佩玉建議,各區區議會可鼓勵新來港的有志青年參與政府的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同時提議政府可多展開類似的青年事務計劃,讓青年們有更多機會深入了解政府政策,加強他們在社區的參與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