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學解說 築起防疫屏障

  郭靈 資深傳媒人

  隨着天氣轉冷,本港亦踏入流感季節,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已向全港所有學校發信,提醒學校應在流感季節採取額外措施,同時當局亦會積極推廣疫苗接種計劃,為社區和學校提供足夠的免疫保護。惟衞生署透露,目前全港仍有168間學校拒絕安排學生集體在校接種流感疫苗,另有13間同意參與的學校尚未確定日期,其中更不乏傳統名校和國際學校,情況令人憂慮。筆者認為,政府及衞生署要努力做好科學解說工作,以科學數據消除公眾對流感疫苗的誤會,在學校和社區築起防疫屏障,保護學童的身體健康。

  據政府統計數字顯示,截至1月4日,本港共錄得7宗院舍或學校的流感爆發報告,有45人受影響,較去年12月每周錄得2至4宗上升超過五成。同時間,截至本月5日,各項疫苗接種計劃共接種約183萬劑疫苗,雖較去年同期增加約5.4%,但總接種疫苗劑數仍不足全港人口的25%,加上疫後本港社區的免疫屏障有所減弱,若寒流在農曆年期間持續侵襲香港,或會再次爆發流感高峰期,推高總體感染人數。

  要知道,目前流感疫苗作為預防季節性流行感冒的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許多科學驗證及國際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而每年冬季廣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風險和減少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尤其是兒童和長者等易感染人群,更應盡早接種疫苗。

  事實上,學校其實沒有質疑疫苗的效用或安全性,只是因為人手不足等問題,所以才難以安排外展接種,校方亦不反對家長帶子女去打疫苗。

  然而,學童是否接種疫苗,須由家長決定,估計不少學校是在知悉學生家長參與意慾不高的情況下,才沒有安排學生集體在校接種疫苗,避免浪費公共資源。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強針對公眾的疫苗教育工作,特別是針對學童家長的解說工作,以科學數據及實例消除家長們對疫苗的誤會;同時間,學校方面也應主動與拒絕接種疫苗的家長溝通,解釋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好處,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學校推展疫苗接種工作,為學童築起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