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專家:港可用好灣區資源 推進本地新型工業化

  圖:香港館亮相第二十四屆投洽會。\中新社
  圖:香港館亮相第二十四屆投洽會。\中新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文雅靖建議,香港應該用好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外部要素資源,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突破當下發展瓶頸,共同探索新發展模式,推進本地新型工業化發展。

  「具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有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三大重大平台,以及深圳河套、江門銀湖灣濱海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等特色平台。這些平台有的已與香港開展合作項目,有的正在積極謀劃與香港合作共建。」文雅靖稱,近年大灣區內地城市調整思路,積極尋找參與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的機會,更鼓勵具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國資國企到香港設立研發中心、生產線等,這些合作思路可以啟發香港特區政府優化本地政策,把香港科研和內地製造、香港資本和內地人才充分結合,強化與大灣區重大平台、特色平台的聯動。

  文雅靖建議香港大膽探索與內地合作的新模式。例如,大灣區內地城市已經有與港合作的特色平台,國內也有一批成熟工業園區,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利用內地工業區建設的成熟經驗,在北部都會區覓地共建工業產業園區或產業基地,這樣既可以將工業環節留在香港本地,加快推動本地工業生態的形成,同時可以為有意通過香港「走出去」的內地創科企業、工業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實現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