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看發展·灣區經濟/對接灣區創新鏈 跨國巨企增投資
歲末年初,在羅格朗智能電氣(惠州)有限公司展廳,「琴鍵」開關、「膚感玻璃」材料、模塊軌道插座,產品琳琅滿目,公司密鑼緊鼓布局2025年業務。「我們看好中國的發展前景,希望將惠州基地打造成重要的研發生產基地。」法國羅格朗中國區商務副總裁賀堅說。
憑藉優良營商環境、濃厚創新基因、豐富產業鏈基礎,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當年約合2萬億美元),成功超越紐約灣區(約1.8萬億美元)和舊金山灣區(約1.38萬億美元),與東京灣區旗鼓相當,登頂全球灣區第一梯隊。跨國巨企對中國市場信心十足,看好大灣區完整產業鏈供應鏈和一流的營商環境,紛紛加大對大灣區投資,以跨國巨企埃克森美孚為例,去年12月初,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於惠州舉行行政樓開業慶典,中心調試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其作為北美外唯一綜合性研發中心,將更好支持公司於亞太區乃至全球業務發展。\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大灣區高效供應鏈 助力巨企快速研發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粵港澳三地緊密攜手,合力深化互聯互通,推進產業科技創新,推動大灣區向融而進、向新而行、向強而立,拔節生長。立足灣區、面向全國、融通世界,隨着政策紅利和發展機遇的不斷釋放,越來越多國內外企業來大灣區投資興業,不斷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共建共享最具開放度的大灣區。
去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而年底召開的202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重申,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樑,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灣區經濟。
法國羅格朗集團從收購一家本土企業開始,對惠州的投資持續加碼,一邊基於本地產業集群完善供應鏈,一邊緊抓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機遇實現新增量。
立足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粵港澳大灣區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聚引全球先進企業、技術和經驗,越來越多的企業扎根於此。2024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特斯拉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的430多名代表齊聚廣州,達成簽約項目1933個,資金總額2.26萬億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初期依託地緣與要素成本優勢承接外商投資,到如今主動吸引優質跨國企業深耕,大灣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23年以來,廣東圍繞生物醫藥、新型儲能、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重點領域,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
亞馬遜前海建設亞太首個創新中心
越來越多高水平外資研發機構落戶大灣區。2020年4月22日,國際石化巨頭埃克森美孚攜世界一流技術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項目舉行「雲開工」儀式。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總投資超100億美元,分兩期建設。2024年12月初,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在惠州舉行行政樓開業慶典,新組建運營團隊正式入駐,各項調試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公司負責研發的副總裁柯東明說,該中心是目前埃克森美孚在北美外唯一配備中試裝置、融合產品研發及工藝開發的綜合性研發中心,將更好支持亞太區乃至全球的業務發展。
2024年11月8日,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首個創新中心在前海啟用。該創新中心將整合各地出口跨境電商賣家、服務商等多方資源,打造輻射亞太的跨境電商創新交流與孵化基地,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出口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前海招商引資成果豐碩,落戶83個優質項目,投資額超千億元,歐洲化學、加拿大宏利基金等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紛至沓來。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華南董事會主席高志豪看好大灣區的高科技產業。「大灣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自動化等領域展現強勁潛力,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領域,正成為吸引外資的新增長點。」他說,「大灣區的高效供應鏈和創新能力能夠保障快速開發,吸引國際企業前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