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輔相成/吳曉求:金融強國兩大支柱 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開放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第二十九屆(2025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人民幣自由化、國際化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邁向金融強國的「雙支柱」。他還表示,建設金融強國,需要完善中央銀行制度與金融監管體系,健全資本市場功能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強金融立法與提升法治能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促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吳曉求強調,人民幣的自由化、國際化和資本市場的開放是中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兩大支柱」。兩大支柱互為表裏、彼此支撐。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如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資者能夠更加便捷地參與中國股市和債市,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開放的資本市場是人民幣自由化、國際化的閉環機制、回流機制,對於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還提到,要鼓勵本土金融機構走向國際市場,逐步放寬外資准入,打造人民幣計價的資產交易中心和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強大央行有助金融體系穩定

  吳曉求指出,強大的中央銀行是現代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保證,作為金融體系的中樞,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通過提供流動性、穩定支付結算系統,並在必要時作為最後的貸款來源,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健與金融體系的韌性。

  「金融強國是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對大國經濟體來說,比經濟強國、貿易強國、軍事強國等都要艱難得多。金融強國除了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蓬勃的科技創新能力,還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制和強大的國家軟實力作為支撐」,吳曉求表示,只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路徑,重視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和國家軟實力的提升,中國就能在預期的未來實現金融強國的目標。

  大公報記者 李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