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血輸入」卷出「新活」 「段子好才是核心競爭力」
脫口秀綜藝節目回歸 行業走出泥潭迎暖冬
「回來了,回來了!」當脫口秀演員徐志勝帶着標誌性的山東口音站在舞台上,調侃過去一年在娛樂圈的奇幻經歷時,曾因種種原因「深陷泥潭」的脫口秀終於以兩檔線上綜藝節目的形式強勢回歸,點燃了沉寂已久的市場熱情。如今,綜藝早已收尾,但從節目中走出來的演員們依然享受着「一票難求」的明星待遇。與此同時,「新人」的出圈與「老人」的不服輸精神,讓這個才新興了沒幾年的行業競爭加劇、重啟「內卷」。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崔瀅、孫嘉蔚 浙江杭州、香港報道
「祥子最近正忙着拍綜藝呢,我也有段時間沒見他了。」作為杭州會說笑脫口秀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夢傑對發掘並簽約了于祥宇這個「寶藏新人」的做法感到驕傲。「年輕人、中山大學哲學系畢業、段子高級、笑點密集……他已經把出圈的Buff(譯為增益,常用在遊戲中指增益效果)疊滿了,最後能在強手林立的節目中闖進前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李夢傑口中的節目,是指去年夏天熱播的線上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它與幾乎同期上線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一起宣告脫口秀「又活了」。
一年理性沉澱 堅持打磨創作
「2024年初的時候,兩檔節目都對我發出邀請,但當時還是小範圍邀請的,大家心裏都沒底,不知道節目最終能不能辦成。」李夢傑回憶道,「我們都覺得,如果節目能重啟,行業的希望就回來了。」
嚴格算起來,從2023年因言論不當造成的行業整頓算起,脫口秀停擺了一年。但當命運的齒輪重新轉起,人們依然感受到了不適應。李夢傑最終選擇接受《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的邀約。節目錄製的第一天,就出現了「麥沒聲音」「提詞器卡殼」等情況,「空氣裏瀰漫着緊張與不安,大家只能靠瘋狂鼓掌為台上的演員打氣。」
「或許在觀眾眼中,我們是殺紅了眼的競爭對手。」然而,在李夢傑看來,經歷了過去一年的跌宕起伏,那些還堅守在行業中的人,更像是抱團取暖的隊友。「當然,卷還是很卷的,每個人都在廢寢忘食地練稿子、改段子。說實話,大家能拿到節目上演的,都是在線下不斷試演、打磨過的內容,結果到了讀稿一聽別人的段子那麼好,心裏突然又沒底了,繼續回房間改。」
報名10場只得一場替補名額
「現在杭州的開放麥(開放麥是脫口秀演員常用來練習、打磨段子的表演形式),做替補都要搶名額。」星期三,杭州城西一場開放麥現場,一位脫口秀演員站在台上講了自己報名10場開放麥,只有一場錄取,最終還只能替補的故事。去年8月之前,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在暑期兩檔脫口秀節目強勢回歸後,市場肉眼可見地再度飽和起來。與同樣是「逗你笑」的中國傳統曲藝相聲相比,脫口秀的入門門檻並不高:不用說學逗唱、拜師學藝,只要內容有趣,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你現在去看小紅書(內地社交平台),很多脫口秀新人都選擇了將自己的第一篇文稿發在上面,請網友們幫忙審稿,這樣的帖子關注度很高。」看到有趣的稿子,李夢傑也會提提修改意見,「提前鎖定優秀新人」。
新人走向明星需付辛勤努力
不過,與所有的行業一樣,脫口秀演員要從新人走向明星,依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耕耘。對於一名脫口秀新人來說,大約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擁有一段笑點密集、反饋熱烈的5分鐘表演,這在業內被稱為Tight 5。能講15分鐘,意味着達到參與線下拼盤演出的水平。接下去的目標,便是30分鐘的主打秀和60分鐘以上的個人專場秀。「很多新人演員認為只要『敢講』就能出圈,但這是在靠素材的力量去掩飾創作能力的不足。」李夢傑坦言,對於全職脫口秀演員而言,「能否持續地創作出高質量的段子」是決定你走不走得長遠的核心能力。「同樣是演出,歌手可以在每一個音樂節、演唱會去唱同一首歌,但是脫口秀演員不能反覆地去講同一套段子。等到下一個專場,一切都將推倒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