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王毅非洲行 慣例行程有「綠色新機」

  「中國是最偉大的發展中國家,是乍得的好朋友、真夥伴。」近日,乍得外長庫拉馬拉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談時說的這句肺腑之言,代表了廣大非洲國家的普遍心聲。5日至11日,王毅應邀訪問非洲四國。這是中國外長連續35年年初首訪非洲,在這一慣例外訪安排中,王毅對中非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展望值得關注。

  重點落實100%稅目產品零關稅

  王毅此次非洲之行選擇的四個國家覆蓋地區廣泛,並各具代表性。其中,納米比亞位於非洲南部,和乍得一樣都是去年剛舉行過大選,王毅此訪顯然有承前啟後作用,尼日利亞是西部非洲大國,是在非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國家,剛果(布)是中國在中部非洲的重要合作夥伴,長期在多邊領域和國際事務中給予中國堅定支持。中方與四國進一步增進友好合作,顯然將對中非合作進一步提質升級產生示範效應。

  未來3年,中非將攜手推進包括文明互鑒、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綠色發展、安全共築在內的中非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王毅此次非洲之行旨在落實 「十大夥伴行動」,重在明確優先方向和重點項目。通過訪問,中非明確下階段要重點落實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舉措,打造好陸海統籌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推進好1,000個「小而美」惠民生項目,完善好中非投資貿易合作機制,推動「十大夥伴行動」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

  建設「非洲光帶」 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發展是王毅此行一大亮點。非洲是受氣候變化衝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乾旱、洪水、糧食短缺等問題頻發,應對氣候變化和深化農業合作是中非現代化合作的重要議題。王毅此行再為中非合作注入「綠色基因」。根據安排,接下來,中非將攜手落實2024年北京峰會提出的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好「非洲光帶」,幫助非洲真正走上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在農業合作方面,中方將以糧食安全、減貧發展、能力建設、貿易便利、夥伴網絡等為五大重點方向,加速推進峰會農業合作成果落地。根據非方需求,從各國國情和自然條件優勢出發,開展更有針對性合作,推動非洲農業增產提效。中國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約20%的人口,相信非洲也一定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盡快實現糧食安全,將飯碗牢牢端在非洲人自己手中。

  對非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多年來,在對非合作中,中國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與西方國家明顯不同的是,在長期對非合作中,中國不干涉非洲內政,真心誠意向非洲提供幫助,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中非合作緊貼非洲發展需要,既重視基礎設施的牽引作用,也開展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幫助非洲提升自主發展能力,將資源人口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和人民福祉。中國不搞地緣政治博弈,反對在非洲製造陣營對立,反對利用非洲謀取私利。可以說,中國在用自身發展助力非洲發展,以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