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敢於突破現有框架 加強灣區政策協同

●去年11月,李家超出席香港與秘魯《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儀式。資料圖片
●去年11月,李家超出席香港與秘魯《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儀式。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是香港各界必須長期思考的議題。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香港當守正創新,發揮獨特優勢,積極發展科技產業。未來,港澳應在金融、旅遊、會展、創科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優勢,結合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地位,構建更加多元和穩健的經濟結構,實現長期繁榮穩定。

  鞏固既有聯繫 打通南美洲非洲

  黃英豪代表表示,「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不但有利於香港發展,更能以香港作為橋樑,拉近國家與世界的距離。

  他解釋,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並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非常有利於國際間的商貿合作。一直以來,香港與英語系國家關係密切,與東盟地區國家亦有長期商貿往來,因此必須利用好這些優勢,配合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至充當先行部隊,與非洲及南美洲國家打好關係,為國家發展出一分力。

  黃英豪舉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年已多次出訪東盟國家,並簽署了多份合作備忘錄,取得了巨大成果,日後可考慮把目光放到非洲國家,推動政府與政府間的合作,吸引他們的公司來香港集資上市,而香港可在金融、法律等方面向他們提供專業服務,進而推動相互間的合作共融。

  梁美芬代表表示,香港與澳門地緣相近,文化同根同源,人文交流頻繁,經貿往來密切。共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是兩個特區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集體共識和應有之義。

  她堅信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澳門攜手合作,扮演好特別行政區的角色,在國際大舞台如「一帶一路」及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整個大灣區發展,香港及澳門更加要積極扮演促進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的灣區的角色。

  利用國際化優勢推動合作區發展

  徐莉代表表示,香港近年在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等方面發展成就突出,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圍繞建設「三個中心、一個高地」,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國際化優勢,勇於開拓創新,成為內地與國際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經濟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她認為香港各界需要有更宏大的視野和格局,敢於突破現有框架,特別是在推動北部都會區以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時,需要具有戰略思維,銳意改革、聚力攻堅,攜手開創合作區發展新局面。

  徐莉又建議港澳未來應在金融、旅遊、會展、創科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優勢,結合澳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地位,構建更加多元和穩健的經濟結構,實現長期繁榮穩定。

  便利「人財貨」流動 助國家企業出海

  林至頴代表表示,特區政府當善用「兩制」之利,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國家所需,例如推出更靈活的工作簽證與居留安排政策,吸引更多國際技術和管理人才到香港,藉此協助國家企業出海,加強科技交流等,弘揚「一國兩制」和平、包容、開放和共享的價值理念。

  他並認為,香港應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協同,令國際人才在大灣區通關、貨物進出、投資與消費等更加便利,同時發展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吸引更多國際資本來港,投資國家的綠色經濟項目,協助國家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