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她的焊接水平超過不少男同學」
「我最拿手的其實是鉗工,工作後才學習的焊接。」魯訓祥2004年起從事教學工作,因學校要開設焊接課程,便委託骨幹老師去哈工大學習焊接,魯訓祥便是其中一員。為了學好焊接,魯訓祥沒少下功夫。別人一天學習8個小時,他要學習12個小時以上,最怕的是操作不當導致焊接渣濺入鞋裏、胳膊上,「受點傷太正常了。」
「學生們剛開始不願意動手。我就讓他們做個小摩托車或者小汽車這種工藝品。」做工藝品需要焊接,學生有了興趣就願意學,這時他再進行講解,效果就好了許多。
而在埃塞俄比亞教授焊接技術時,魯訓祥也遇到一位「不願意動手」的學生。她的實踐興致不高,總是擺弄兩下就放棄。某天課程結束後,魯訓祥叫住這位女同學,從近期的學習聊起,發現她是因為擔心焊接會影響身體,才不願上手。「其實這是很多初學者的一個誤區。」魯訓祥講解,焊接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規避。比如為了防止強光損傷眼睛,佩戴護目鏡很重要;焊接所產生的煙霧中包含會影響呼吸道的懸浮顆粒,可以佩戴口罩和防毒面具來減少吸入……魯訓祥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一一化解了學員的顧慮,「第二天課堂上,她就非常認真了,等到我走的時候,她焊接的水平超過不少男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