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前瞻/恒指今年收益率料10% 關注內需股

  圖:申萬宏源指出,股東回報提升,宏觀預期修復料成為今年港股兩大主線。
  圖:申萬宏源指出,股東回報提升,宏觀預期修復料成為今年港股兩大主線。

  申萬宏源海外策略高級分析師董易認為,盈利預期改善是2024年港股指數的底色,風險偏好的大幅波動則是重要的盈利來源。基準情景下,2025年港股分母端彈性或下降,由其帶來的市場反彈更多為脈衝式,且反彈空間有限,分子端預期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料更顯著,「2025年恒指盈利預計增長6%,潛在收益率為10%」。

  「2025年初外資的配置再平衡時點值得重點關注。」董易分析,很多投資者會在年初對投資策略進行系統性調整;與此同時,一季度通常是中國宏觀政策的密集期,加之前期各項刺激政策餘溫猶在,均利於外資調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董易認為,2025年全國兩會將公布更具體的經濟工作目標和政策,上市公司也將在年報季期間提及經營展望,處於數據驗證階段的港股大概率呈現震盪市。在流動性尚未充分計價背景下,分子端若現改善信號,市場有望給出明顯反饋,反彈行情會持續較長時間。

  展望後市,董易提醒,基準情形下,2025年恒指盈利增長6%,隱含的ERP(股權風險溢價)有望穩定在7%的歷史區間中位水平;此外,明年末無風險收益率料維持4.1%左右,對應港股10%的潛在收益率。董易建議,把握「股東回報提升、宏觀預期修復」兩大主線。此外,港股的反彈並未傳導到大面積「破淨公司」(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破淨公司」提升股東回報的策略對其股價的影響有望進一步增強。

  互聯網平台料從競爭走向合作

  董易補充說,在「反內卷」的政策風向下,平台類的互聯網行業有望從白熱化競爭走向互通合作,這有助於公司盈利能力的回升。此外,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項重點任務之首,服務消費、場景消費是港股消費板塊的一大特色,平台經濟亦能為擴大內需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