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鏡/電影業改變生存模式\蔡樹文

  香港去年共有9間戲院結業或暫停營業,踏入2025年不久,再傳有戲院結業。

  資料顯示,1993年香港電影院有119間,座位數目12.18萬個。去年8月全港常規電影院跌至58間、4.18萬個座位。今年1月,香港常規戲院僅剩52間、約200張銀幕、3.9萬個座位。

  香港電影業歷經多年寒冬,即使偶有電影旺場,亦不能幫整體業界「破地獄」。背後涉及多種因素,首先是互聯網令市民娛樂習慣改變,看電腦、手機方便「就手」,入戲院相對較花時間;其次,高昂的租金成本反映在票價上,一家4口入戲院,小則花費3、4百元,再加上買零食、車費及吃飯,消費直逼1000元,已經不是所有人能負擔的「大眾化」娛樂,但若降低票價,今次傳停運的部分戲院票價已經低至四十元,證明薄利亦未必可以維持皮費。

  入戲院看電影的文化給互聯網打倒,但香港電影業是打不死的,還可利用「敵人」互聯網來傳播繼續生存,往後如何發展,打鐵還需自身硬,電影本身質素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