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兩地共享資源 推動無人機物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低空經濟在全球各地近年快速發展。有專家在昨日峰會上表示,低空經濟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應用前景廣闊,以深圳的城市體量計算,預計未來十年可能同一時間有10萬個飛行器飛行。同一空間有多個飛行器行駛,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如何避免相撞,需要精密而龐大的計算量。專家引述民航局指,內地會以深圳為試驗點,經過總結驗證可行再向全國推廣解決方案。深港兩地能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包括共同推動兩地的無人機物流,以及低空跨境航線,還有出入境及清關安排和基礎設施配套等落地。

  是次由香港大學和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舉辦的峰會,邀請到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分享專業知識,包括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擔任主講嘉賓,演講主題為「人工智慧引擎賦能低空經濟─從電動汽車到低空飛行器的挑戰」。

  陳清泉:低空經濟未來將加速起飛

  現年88歲高齡的陳清泉依舊中氣十足,演講歷時半小時,獲台下觀眾報以熱烈鼓掌。他表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一般是指各類航空器在真高1,000公尺以下的低空空域進行各類飛行活動及其輻射所產生的經濟形態,包括民用有人駕駛,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的飛行活動,以及輻射帶動的相關領域。

  全國兩會在去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陳清泉表示,低空經濟未來將會加速起飛,在中國飛行汽車行業方面,提升上升力、降低氣動阻力以及實現高升阻比的輕量化結構技術,是飛行汽車陸空平台的關鍵技術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深圳市航空業協會會長朱慶峰表示,今年是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年,深港兩地政府均重視及推動其發展,能互相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全力推動香港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包括共同推動深港兩地的無人機物流,以及低空跨境航線,還有出入境及清關安排和基礎設施配套等落地。

  10年內料10萬飛行器架次同時低空飛行

  低空經濟的發展與安全同樣重要。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世鵬表示,按照把地面交通的十分之一搬到低空推測,以深圳的城市體量計算,未來10年之內估計達10萬飛行器架次同時在低空飛行,這是一個巨大的規模,如何去管理亦是一個很大挑戰。

  他表示,如果可以支持10萬架次飛行器同時運作、不相撞,或兩個點突發情況沒有衝突的話,需要巨大的計算量,因此安全問題未來必須要解決,這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

  對監管的問題,他認為規則應基於科學數據制定,又引述與民航局交流所了解,深圳將先探索出一條出路,經過總結驗證可行後再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