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緬東電騙陷阱(下)】除電騙毒瘤需國際合作

  權威專家指黑色產業轉向緬東蔓延全球 破案需打通執法權限

  緬北地區規模化電騙園區被全部剷除,但緬甸的大小詐騙園區不只散布在緬北,還有東北、東部、東南部等地。內地多位權威專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目前來看,電騙已呈蔓延趨勢,在東南亞多國、中東迪拜等均有電騙園區,規模、園區制度等與緬甸詐騙園區類似,未來不排除會蔓延至歐美地區。專家認為,針對這一「國際毒瘤」,需國家間加強司法合作,成立聯合執法辦公室,打通執法權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

  「實際上,在緬甸東北、東部、東南部都有詐騙園區,只是緬東妙瓦底更危險。他們的選址也很講究,比如靠近河流、周邊是農田或曠野,園區本身無一例外都是高強電網、看守嚴密。」內地一位資深刑偵專家告訴香港文匯報,近年來,在中國持續打擊下,中國境內電騙分子開始逐步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特別是2023年內地開展打擊電騙專項行動以來,緬北地區規模化電騙園區被全部剷除,緬甸國內一些電騙集團逐漸轉向緬東,「這也導致緬東妙瓦底電騙犯罪更加猖獗。」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告訴香港文匯報,目前來看,電騙犯罪開始針對特定人群,已經從普通民眾上升至演員、模特兒等特定人群,詐騙手段也更加精細化,更具有誘騙性。他還指出,電騙犯罪的受害者以華人為主,但也有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其他國家的公民。

  迪拜成新根據地 賣豬仔或至歐美

  此外,電騙當前已呈蔓延趨勢,在東南亞多國、中東等均有電騙園區,規模、園區制度、管理等均與緬甸詐騙園區類似。其中,迪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電騙根據地。許利平認為,電騙已成「國際毒瘤」,未來不排除蔓延到歐美。特別是隨着犯罪分子詐騙手段不斷翻新,甚至運用高科技進行詐騙,預料未來會需要計算機專業、金融專業等多領域專業人士,不斷更新詐騙手段。

  那麼,猖獗的電騙犯罪未來能否徹底剷除?許利平認為,目前來看較為困難,「主要原因在於這不是雙邊問題,而是多邊問題。不只涉及中國,還涉及泰國、緬甸等國家,而更深層次還是緬甸內部的政治問題。比如,妙瓦底在當地是由邊防軍和地方武裝共同管轄,治理能力較為低下。所以治理電信網絡詐騙不可能一蹴而就。」

  採科技手段打擊 需多國聯合行動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跨境問題,中國警方在境外沒有執法權,而服務器在境外的電子證據易損、易刪、易破壞,這也導致證據固定難,且調證難、周期長。」對於國家間合作打擊電騙犯罪,上述資深刑偵專家表示,國際執法還涉及法源差異、訴訟程序差異、警務情報是否開放等一系列問題。不過,應對跨境電騙,仍需要啟動多國聯合行動,協同打擊。

  「電信網絡詐騙可以說是跨國犯罪,也可以說是非傳統安全的威脅,需要區域乃至全球層面來共同打擊。」許利平亦表示,應對犯罪分子不斷更新的技術手段以及隱蔽性等特點,國家間合作還需要通過科技、金融等手段進一步強化。

  倡設專項辦公室

  國際合作助震懾

  在許利平看來,目前來看,國家間合作打擊電騙,執法權限是最大障礙,比如王星案件就無法在中國國內立案,「因為是境外犯罪,也就是說犯罪分子在其他國家,本國警方不能跨境執法,這就需要加強司法合作,打通相互之間的司法權限。比如成立聯合執法辦公室。在國內也要設置專項的打擊辦公室並公布投訴電話,一旦有人遭遇此類詐騙就可以投訴,統一協調解決。這能夠起到震懾作用。」

  泰國官方也表達了加強國際合作的意願。據新華社報道,泰國國家警察總署督察長塔查猜接受專訪時說,「我們認為應加強國際合作,聯合開展宣傳教育,避免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人口販運受害者。下周我們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如何防止類似事件發生,例如制定措施防止受騙者通過泰國前往第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