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敦煌莫高窟裏的萬神殿

●285號窟複製窟。 作者供圖
●285號窟複製窟。 作者供圖

  周兵 央視紀錄片導演

  有學者說,莫高窟曾經是四種文明交融碰撞之地,哪四種呢? 它們分別是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還有古代中國的中原文化相遇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產生化學反應,成就了敦煌莫高窟裏的藝術創造。 在莫高窟第285號洞窟,就有這不同文明碰撞後的例證,它被譽為「萬神殿」。 據考證,這個洞窟大約建於公元538年至539年,是最早有文字題記的洞窟,明確記錄了建造時間和贊助者的身份。

  建造這個洞窟的贊助者是東陽王元榮,他曾是北魏的皇族成員,相當於皇子。 被北魏的皇帝派遣至敦煌,成為當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元榮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那個時代,中國的王公貴族和普通百姓都將佛教信仰視為一種主流且時髦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方式。

  東陽王來到敦煌後,作為當地顯赫的政治和貴族人物,他必然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莫高窟建造一個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洞窟。這就是為什麼他建造了285號窟,並稱之為「萬神殿」。雖然佛教本身是無神論,但傳入中原後,它融合了許多對神祇的信仰,這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顯著變化。

  東陽王作為王族,經常接待來自中原和其他國家的使節,因此他的資訊和認知遠高於普通民眾。在今天的285號洞窟中,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古印度的婆羅門、歐洲的阿波羅太陽神以及來自古印度的眾多佛教形象。同時,還有來自中原道家的雷神和中華文明起源的伏羲、女媧的形象。這個洞窟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崇高和崇敬的神的形象,這些形象是用當時最珍貴的天青石等寶石製成的顏料繪製而成的。當你走進這個洞窟,你會被其色彩斑斕和絢麗所吸引,滿壁繪畫,天青色、紅色、白色、黃色等色彩交相呼應,繪有日、月和不同的星辰,學者們發現有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及中原的不同諸天神祇、毗瑟紐天、帝釋天、太陽神、王母娘娘、雷公電母、中國《 山海經》記載的神獸等,一個佛教的洞窟上繪製不同世界神靈,所以被稱為萬神之殿。

  在建造這個洞窟時,東陽王並非孤軍奮戰。據說洞窟中有眾多供養人的形象,可能是數百上千人。當時建造洞窟的形式類似於眾籌,大家共同出資,歷時長久才完成這個洞窟。東陽王作為敦煌最高統治者,擁有豐富的資源和財富,打造一個心中理想的佛國世界應該是他當時的理想,這讓莫高窟第285窟成為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寶庫,至今被細心呵護在敦煌莫高窟裏,已經永久不對遊客開放。東陽王在敦煌還做了另一件事,他受到一位出家人的啟發,因為當時紙張非常珍貴,經文難以獲得,於是他組織了許多人開始抄寫經文。敦煌抄經後來成為歷史上非常珍貴的文獻。在抄寫經文的過程中,他組織的抄寫活動流傳了下來。據說,他的女兒也是抄經隊伍中的一員,這背後還有更多的故事。

  東陽王去世後,他的兒子本應繼承他在敦煌的地位,但他的女婿卻心懷不滿,設計謀殺了元榮的兒子,企圖成為敦煌的頭號統治者。然而中原的朝廷認為這是犯上作亂,於是派遣一位官員來到敦煌,設計除掉了東陽王的女婿,東陽王家族在敦煌的統治就此結束。雖然這結局看似悲慘,但東陽王和他的家族創造的這個無與倫比、至今仍被視為國寶的285號窟,一直完整保存至今,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