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點對點轉運患者 車程45分鐘穩定安全
![●港大深圳醫院「點對點」轉運患者到香港屯門醫院。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https://dw-media.tkww.hk/epaper/wwp/20250111/TXT_JPG/a02a1.jpg)
![](https://dw-media.tkww.hk/epaper/wwp/20250111/TXT_JPG/a02a2.jpg)
![](https://dw-media.tkww.hk/epaper/wwp/20250111/TXT_JPG/a02a3.jpg)
![●救護車抵達屯門醫院急症室僅需時45分鐘。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https://dw-media.tkww.hk/epaper/wwp/20250111/TXT_JPG/a02a4.jpg)
![●李詠梅介紹相關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https://dw-media.tkww.hk/epaper/wwp/20250111/TXT_JPG/a02a5.jpg)
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首例 病人由港大深圳醫院送屯門醫院 醫護陪同照顧
自「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試行計劃)於去年11月底推出以來,昨日首次有港人通過該機制,成功由深圳「點對點」被運送返港接受治療。這名67歲男病人由於呼吸衰竭,須接駁無創呼吸機協助呼吸,於昨日上午約11時從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出發,由跨境直通救護車直接運往香港,中途無須轉車,經45分鐘車程即抵達屯門醫院,目前情況穩定。香港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表示,運送期間一直有醫護人員陪同照顧,跨境直達的安排大大減低運送的風險並增加康復機會,亦標誌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醫療衞生合作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患者家屬感動地說:「如果憑我自己是絕對沒法將家人送回香港繼續治療。」她希望政策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解決實際困難。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郭若溪、蕭景源
該名67歲男病人為香港居民、患慢性支氣管病,近日病情加重且出現呼吸困難及嗜睡,於本周二(7日)入住港大深圳醫院呼吸內科。港大深圳醫院副院長李詠梅昨日在屯門醫院會見傳媒時表示,病人入院時情況欠佳,有呼吸衰竭及心臟衰竭情況,且神志不清,血氧亦不足,在救治中好轉並恢復意識。
「初初入院(港大深圳醫院)時,連說話都做不到,是神志不清。到他清醒,是知道亦表達意願,這是比較平穩,而所有生命體徵都是平穩,我們才覺得這一小時車程不會出問題。他真的不需要下車過關,過程中也不需由一輛救護車,運送至另一輛救護車,所以這對他的運送安全有很大意義。」她說。
收取4990人民幣成本價
病人及其家屬於本月9日向院方提出返港接受治療的申請,港大深圳醫院向醫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匯報,經雙方專家共同評估,確認患者病情及相關條件符合要求後,隨即按照試行計劃服務流程開展轉運工作安排。
由於運送過程須有醫護檢視病人狀況,故院方安排一名醫生及一名護士陪同,整個運送過程比之前演練時更順暢,隨行的醫護只會向病人收取成本價4,990元人民幣(約5,297港元)。
李詠梅強調會嚴格篩選使用服務的病人,即使病人及其家屬有強烈返港意願,「如病人有能力自行安排交通工具回港,就不需接受『點對點』運送服務,以免被濫用。」
患者家屬:冀惠及更多病友
在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轉運準備現場,患者家屬溫女士感動地說:「如果憑我自己是絕對沒法將家人送回香港繼續治療,非常感謝醫務人員的妥善安排和精心照護,希望這個政策能讓更多人看到,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困難。」
屯門醫院行政總監王耀忠表示,屯門醫院前日接獲通知後,隨即與深圳的醫療團隊溝通,了解病人的臨床情況及部署接收。由於醫療團隊在病人抵達前已掌握所需的資訊及支援安排,跨境直通救護車抵埗後,可迅速安排將病人送上病房接受治療,全程非常有效率,屯門醫院會繼續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
黃立己感謝廣東省衞健委、廣東省公安廳與深圳市相關部門和單位,以及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努力不懈地突破了兩地很多不同法律法規的框架,成功令首名病人可以由深圳直接運到屯門醫院,為大灣區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救護轉運服務,希望將來為更多病人服務。
他補充,一般經試行計劃返港的病人都會送至屯門醫院,醫管局亦會視乎病人治療上的特別需要,將他們送往兒童醫院及瑪麗醫院等醫院。
據了解,現時屯門醫院每月平均約有二三十名病人由內地醫院轉院而至,但他們都需在口岸轉駁香港救護車送院,當中約一半屬須要搶救的危殆及危急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