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加速度時代」中國經濟新篇章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2025 年,中國經濟進入「加速度」階段,國家「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經濟向高質量、可持續方向邁進。這一切的核心在於「知行合一」。展望未來,在全球經濟複雜的「暖開機」背景下,政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將助力中國經濟實現新突破,展現強勁發展活力與無限潛力。

  政策料三大方面發力

  其一,從財政到貨幣,穩增長政策規模與節奏的搭配。展望2025 年,財政與貨幣政策將繼續協調發力,為經濟「加速度」奠定基礎。一方面,財政政策預計繼續擴大支出規模,特別是在民生和新興產業領域的投入,以增強經濟韌性。高技術製造業和數字經濟仍是政策重點,預計2025 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將保持在10%左右,為長期可持續增長奠定基礎。基建投資將聚焦新基建領域,為短期增長與長期數位化轉型提供動能。此外,貨幣政策將在2025年繼續保持靈活適度,央行或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並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優惠政策,以提振市場信心與企業活力,支援經濟增長與穩就業目標的實現。

  其二,從信心到前景,預期管理與市場信任的構建。展望2025 年,透明的資訊披露、順暢的市場溝通有望進一步強化預期管理,在經濟承壓背景下保持市場穩定、提振信心。預計2025 年消費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以提振消費信心,推動居民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宏觀政策或通過擴大社保覆蓋、提高低收入群體補貼力度等措施,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刺激消費需求。在企業層面,政府將繼續通過減稅降費、提供優惠貸款等措施提振企業投資意願。

  其三,從中央到地方,財權優化與財稅改革的合力。展望2025 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發力,支撐國家戰略。中央財政支出佔比或將逐步提高,增強了中央在重大項目和關鍵領域的資金投入能力,特別是在跨區域基礎設施、國家戰略性科技項目及社會保障方面,通過中央統籌實現全國均衡發展。隨着中央財政支出比重的提升,地方政府對轉移支付的依賴將下降,促使其更重視自有財政收入的拓展和支出效率提升。2025年,減稅降費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在創新型企業和綠色產業方面,政府將提供更多稅收優惠,以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