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跌港銀風險可控 企業償債力惡化需監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受累高息環境仍持續,本港樓市表現仍受壓,IMF則認為,儘管港樓市正經歷調整,但對港銀的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反而應對本地企業「多加留神」,尤其是房地產發展商和小型企業的償債能力減弱,流動性風險上升,籲當局應保持警惕,繼續運用各種監管工具,確保銀行實施審慎的風險管理,包括確認預期信貸虧損及提取撥備等。
籲精準調整中小企支援
鑑於中小企營商環境充滿挑戰,IMF表示,中小企在獲取融資時面臨更多挑戰,當局應精準調整對中小企的政策支援,在提供必要支援與促進沒有生存能力企業有序退出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就內地風險敞口而言,應着墨於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框架,重點關注內地交易對手在互聯體系中的脆弱性以及宏觀金融風險。
IMF亦建議繼續密切監測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又指在香港私募信貸基金和其他類型的高風險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不斷增長,儘管與其他司法權區相比,其業務規模似乎相對較小,然而當局應繼續重點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高風險業務活動開展系統性風險評估,同時在整個系統和特定部門層面上加強數據收集,並對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壓測。
聯匯仍是香港合適安排
另外,特朗普重返白宮在即,市場憂慮針對港元的「金融核戰」戲碼再度上演,令是否應該維持聯匯制度再成熱話。繼金管局日前闢謠,重申無意亦無需改變聯匯制度後,IMF最新總結亦為本港聯匯制度投下信任票。IMF認為本港經濟高度開放,具備規模龐大且與全球融合的金融服務業,因此「聯匯制度仍是適合香港的安排」,又指本港穩健政策和制度,均有助貨幣發行局順利運作,並在全球金融動盪環境中為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性提供保障。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回應時指,香港經濟高度開放,金融服務業規模龐大,並與全球接軌,因此聯匯制度仍然是最適合香港的安排。本港穩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具透明度的機制、充裕的外匯及財政儲備、穩健的規管及監管架構,以及健全的金融體系,亦繼續支持聯匯制度的公信力。本港會繼續保持警覺,維護金融穩定,同時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