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大幅回升 二手表現突出 樓市「組合拳」效力持續 京滬穗深築底回穩

北京 ●去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約70萬平米,環比增長超一成。 香港文匯報 記者王玨  攝
北京 ●去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約70萬平米,環比增長超一成。 香港文匯報 記者王玨 攝


  去年9月底中央推出穩樓市「組合拳」之後,內地樓市變化顯著,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4個一線城市樓市止跌回穩。從4個城市初步數據看,成交量大幅回升,房價跌幅也明顯收窄。令人注意的是,新政推出後激活各地二手市場,剛需推動下,廣州、深圳的成交中二手房佔逾五成,重回市場主導地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第一季樓市「溫度」能夠保持,惟全年市場仍需整體修復,夯實樓市築底回穩基礎。

  【北京】二手走量不走價 業界籲全面撤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 )自去年9月底降準、降息、降首付等政策發布以來,一大波利好新政紛至沓來,北京樓市明顯回溫,特別是12月二手房網簽量升至2.1萬套,遠高2022年和2023年同月水平。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北京二手房交易「走量不走價」,價格仍處低位,且成交開始出現下滑趨勢。業內專家接受採訪時認為,北京等核心城市是內地樓市「風向標」,建議一次性用足政策空間,如全面取消住房限購及繼續降低住房貸款利息等,以促進樓市根本性好轉。

  上季每月二手房網簽破1.5萬

  北京市住建委數據顯示,自「9·29」系列新政發布以來,北京二手房網簽量連創新高:9月13,274套,10月17,367套,11月18,763套,12月更突破2.1萬套至21,556套創下近21個月來最高紀錄,比11月增加15%,對比2023年12月的1.2萬套、2022年12月的8,700套增幅更大。

  另據中原地產數據,去年北京二手房成交總量達到17.56萬套,同比增長13%。不僅成交量回升,掛牌房源也在逐漸減少,目前北京市場在售房源數量已從最高點的17萬套下降至14.5萬套左右,表明市場供需關係出現了變化,需求端開始回升。

  「新政後確實火了不少,不過從大趨勢的小行情看,臨近年末,成交量又開始下滑了。」鏈家地產一名資深商圈經理告訴記者,建委的網簽數據有滯後性,市場的真實冷暖參考中介公司的實時成交量更準確。他透露,北京鏈家市佔率在50%左右,12月二手房實時成交9,210套,比11月少了1,659套,「年末有一定季節性因素,天氣冷也影響客戶看房,但市場節奏的確趨慢了,有的工作日日均成交量不到200套。」價格方面,他表示,儘管部分熱門區域、頭部學區所在的好品質小區成交價有所上漲,但在全市的佔比很小,整體價格依然處於相對低位,成交仍需以價換量。

  「擠牙膏式」調整 衝擊力不足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房地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鄒琳華指出,北京作為一線城市的「龍頭老大」,也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北京樓市回暖有利於全國市場企穩。他認為,北京樓市的限制性政策仍有待優化,政策方式上的「擠牙膏式」調整導致心理衝擊力不足,難以逆轉市場預期。他建議一次性用足政策空間,大力度支持合理需求,如全面取消住房限購、進一步降低交易稅費以及繼續降低住房貸款利息等。

  北京新房成交規模也穩步回升。北京住建委數據顯示,去年12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約70萬平米,環比增長超一成,同比基本持平。

  此外,北京去年住宅用地成交41宗,包括3宗百億級別個案:酒仙橋、前葦溝及中關村組合地皮,酒仙橋、小紅門及十八里店組合地皮和萬泉寺地皮。至於成交總額為1,554億元人民幣,金額較2023年下降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