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懷/獨居長者難抵寒冬 區議員主動送溫暖
天文台昨日下午發出今年首個寒冷天氣警告,並預測本港未來兩三日早上天氣持續寒冷。在香港,每逢寒冷天氣警告生效,社會福利署都會透過傳媒,提醒長者天氣嚴寒保重身體,呼籲親友及鄰居慰問獨居長者;社會團體亦會透過探訪、贈送物資等,向長者「送暖」。
但在本港很多舊區,有不少獨居長者,部分更是幾乎與社區「脫鈎」的「隱蔽長者」。區議員表示,曾有獨居長者因腳痛無法出門而兩日未曾進食,認為除了不定期的探訪,更重要是為獨居長者建立社區網絡,包括透過鼓勵長者參與義工活動等,幫助長者融入社區。\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陸九如(文) 蔡文豪(圖、攝錄) 張凱文(製作)
強烈冬季季候風讓本港昨晚起溫度急降至11、12度左右,對於普通人尚算能夠忍受,但對於獨居長者而言,就是身心靈的共同挑戰。香港社會服務聯合會202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四成長者正經歷着社交孤立,一個月內接觸的親友數量少於兩人。報告指出,長者的孤獨感會對生活滿意度和健康狀況構成負面影響,更嚴重的是,一些原本僅面臨輕微健康問題的長者,由於未能及時得到所需的支持,身體狀況可能會急劇惡化。
議員:主動出擊 接觸隱蔽長者
踏入冬季,長者安居協會平安鐘服務支援中心接獲的求助個案呈上升趨勢,由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8日,共接獲近6萬宗求助個案,另有超過3600宗送院個案,平均每日接獲的求助個案比11月多3%,而送院個案更高出16%。
不少議員關注獨居長者過冬情況。深水埗區區議員何坤洲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深水埗有不少獨居老人和雙老家庭,部分長者的子女亦甚少探望他們,而他們獨來獨往,不參與社區活動亦不和人交流。他曾遇到過一位獨居長者在家中生病,因腿腳疼痛不已,無法上街採購物資,在家中兩日未曾進食,也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最終迫於無奈爬到旁邊的單位敲門求助,方與社區取得聯繫,得到協助。
長者:做義工充實自己幫到人
何坤洲坦言,要接觸到獨居長者特別是「隱蔽長者」有一定難度,多數情況需要社區「主動出擊」。他表示,當區定期會舉辦針對長者的活動,例如敬老服務、派福袋、組織出遊等,近日亦陸續上門探訪區內長者,送上福袋,期望可以透過社區登記獲得有需要的獨居長者的聯繫方式,以便在諸如寒冷天氣等提醒他們注意防護。他期望,未來可透過當區的義工和街坊的交流網絡,盡可能多接觸當區長者,並與他們保持聯絡,以便長者在有需要時可聯繫到社區尋求幫助。
大公報記者昨日探訪多名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有長者表示,從事義工讓生活充實,直言感到價值感。今年80餘歲的蓮姐表示,最初由於先生離世,有好長一段時間感到不開心,身體亦越來越差,於是想找些事做充實生活,繼續參與義工活動,不知不覺就在社區內做義工十多年。她說,隨着參與義工活動,自己在社區內亦結識了其他長者朋友,並感染他們一起加入義工隊伍,對於做義工的感想,她直言「幫到其他人又充實到自己,越做越開心。」
油尖旺區區議員黃舒明表示,自己區內有不少長者都參與義工活動,亦有長者擔任大廈立案法團委員,形式多樣,能感受到他們在過程中充實生活。對於主動性較低、甚或不願接觸他人的長者,他們早前在冬至期間,通過上門探訪、派發福袋等形式,了解他們的處境,達成聯繫。她說,期望可以透過長者義工、大廈保安員等人脈資源,接觸更多區內的長者,盡可能「行多一步」帶動長者充實生活,走出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