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推進供應鏈多元化 灣區企首選東盟

  圖: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右)及大華銀行香港分行行政總裁鄭濬。
  圖: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右)及大華銀行香港分行行政總裁鄭濬。

  【大公報訊】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香港)聯合發表《大灣區供應鏈多元化:聚焦東盟、香港和內地的聯通性》研究報告,顯示逾九成受訪大灣區製造業的企業已經完成或正進行供應鏈轉型,尚未開始的企業則預計,未來兩年內推出相關計劃。至於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對環球供應鏈的影響,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若美國加徵環球貿易夥伴關稅,短時間可能影響環球貿易的流動,但過去內地及香港均增加出口美國以外的市場,有助減低關稅之影響。

  報告反映,大多數受訪大灣區企業正積極擴展生產基地,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以應付內需。在海外,東盟則是大灣區企業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首選。東盟的最吸引之處,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39%),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經濟協定所帶來的協同效應,亦受到企業重視。東盟市場中,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為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

  然而,企業要成功進入東盟市場的最大挑戰,是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32%),其次為數據安全問題(25%)和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25%)。同時,香港已成功在大灣區確立獨特定位。許多大灣區企業高度讚賞香港作為大灣區與東盟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關鍵角色。就香港與東盟及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聯通強度而言,受訪企業給予的總平均分同為8分(滿分為10分),較2023年研究上升1分。

  企業ESG投入增25%

  此外,大灣區企業致力於加速實踐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措施。81%受訪企業表示已開展綠色可持續發展計劃,較2023年調查的高16個百分點。受訪企業也更願意增加ESG方面的資金投入,未來2年的投入預算普遍上升約25%,平均金額由2023年的37.13萬元增加至46.25萬元。她估計,大灣區企業未來兩年對ESG的投資料增加25%,以目前整個大灣區約300萬家企業計,投資可創造總值1.3萬億元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