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看發展·外資篇/外企在華建「超級工廠」 投資未來

  圖:多家外資機構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中,中國市場繼續被看好看漲。圖為2024年11月28日,一汽─大眾公司大眾品牌第2000萬輛新車在天津下線。
  圖:多家外資機構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中,中國市場繼續被看好看漲。圖為2024年11月28日,一汽─大眾公司大眾品牌第2000萬輛新車在天津下線。

  編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客觀研判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對今年的經濟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面對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外部環境,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巨輪目標篤定、航速穩健、勢頭方好。

  大公報今起推出《開年看發展》系列專題,展現中國在各個領域不斷釋出的發展新機遇、孕育的發展新動能、綻放的發展新氣象。香港搭乘祖國高質量發展快車,將迎來全新發展契機。香港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不斷打開發展新天地。

  「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連日來,眾多外企宣布繼續加大布局中國。例如,德國車企與中國車企達成重磅合作,法國醫藥企業在華設立全新生產基地。多家外企在華落地「超級工廠」,香港「總部經濟」優勢更見突出。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1月9日在例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穩健增長、高水平開放不斷擴大,是外資加碼中國的最大底氣。「布局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歡迎各國把握中國機遇,分享中國紅利,實現互利共贏。」\大公報記者 朱燁北京報道

  外商在華投資收益率約9% 居全球前列

  郭嘉昆表示,外資企業加大對華投入,再次證明中外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的本質。2024年前11個月,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5萬家,同比增長8.9%。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

  2025中國市場繼續被看好看漲

  郭嘉昆說,中國經濟穩健增長、高水平開放不斷擴大,是外資加碼中國的最大底氣。2024年以來,我們將全國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壓減至29條,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全面落實外企國民待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等作出一系列部署,讓外企在華發展空間更廣、信心更足。多家外資機構發布的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中,中國市場繼續被看好看漲。

  「布局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歡迎各國把握中國機遇,分享中國紅利,實現互利共贏。」郭嘉昆說。

  2024年以來,外企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全球製藥巨頭、法國最大的醫療健康企業賽諾菲將投資約10億歐元,在北京亦莊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這將是賽諾菲在華第四個生產供應基地,也是公司在華最大單筆投資。而《日本經濟新聞》則報道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決定在中國建設EV生產工廠,在上海生產豪華汽車雷克薩斯(LEXUS),這將是豐田首次單獨在華建廠並運營。

  今年1月,中國小鵬汽車與德國大眾汽車又迎來「開門紅」的新合作。雙方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將相互開放其專有的超快充網絡,為客戶打造中國最大的超快充網絡,預期將有超過2萬個充電終端,覆蓋國內420座城市。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對大公報表示,外資企業繼續加大對華投入,反映出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的強烈信心,其背後是中國龐大且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帶來的強大生產製造能力,更是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積極開放的政策導向。

  香港是外資進入內地重要通道

  談及香港,郭寒冰表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重要窗口,發揮着無可比擬的「內聯外通」作用。從金融層面來看,香港成熟且高度開放的金融市場,是外資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通道。「眾多國際金融機構以香港為據點,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將資本投向內地廣闊的資本市場,極大地提升了內地金融市場的活力與國際化程度。」郭寒冰指出,香港高效的貿易物流體系,可以讓外資企業便捷地對接中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與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跨國企業已經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郭寒冰認為,這些外企可利用香港的國際化人才資源、完善的法律體系以及便捷的資訊獲取渠道,通過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進一步將業務向內地深度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