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救援團隊」混水摸魚 天價「解救費」騙上騙

●網上流傳的KK園區圖片。 資料圖片
●網上流傳的KK園區圖片。 資料圖片

  近日,隨着中國籍男演員王星在緬甸詐騙園區的遭遇在網上引發全網熱議,被困詐騙園區的親屬們也自發在網上「組團」互助,以期被困緬甸的親屬能早日安全回國團聚。然而,與此同時,網上湧現出了不少聲稱能夠解救被困於園區的「救援團隊」,有知情人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些團隊有的層層加價,最終令親屬支付比實際更高的解救費用;有的則是「純詐騙」,收取費用後亦無法成功解救被困人員。

  贖金名目繁多 一般20萬元人民幣

  健哥(化名)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分析緬北形勢的反詐博主,他說自己算是內地最早一批參與東南亞詐騙園區救助的人。「因為去柬埔寨、菲律賓等地做過救助,對整個行業有比較深的了解,這也是我做反詐宣傳的初衷。」健哥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與其說「救助」,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是花錢「贖回來」的,而不是「救」回來的。而「賠付費」也種類繁多,不僅有偷渡費(也就是網絡詐騙公司支付給蛇頭的人頭費、簽證費、機票等);日常生活費(包括住宿、吃飯等消費);娛樂費(包括在園區嫖娼等),還會有地板磨損費、海景空氣費等名目。「費用的多少不好說,甚至差異很大。一般來說,最常見的是10萬元至20萬元人民幣居多。」

  無門路開大口 要價20萬美元

  而在網上,名為「hk0535貴賓服務」的博主發布了一則香港女孩彭辛瑩於2024年12月28日在泰國曼谷失聯的帖子,香港文匯報記者循着帖子與其取得聯繫。該博主自稱「認識(電信詐騙)這個產業鏈的高層」,其日常發帖也多與跨境電信詐騙園區、綁架等內容有關。「類似人口販賣是早就有產業鏈了,不過之前一般是賣人,贖人的很少。現在贖人的環節上也有很多騙子中介,無論是提供信息,還是救人出來都需要『懸賞』。」

  該名博主直言,正規救援途徑需要找到當地的物業、軍方、商會等,有專門的聯絡辦,然後談好價格之後,錢付到聯絡辦,軍方會擔保送到口岸交接。「但是這些都需要溝通,所以只有家人捨得花錢、守規矩的才有可能回來。」據該博主透露,幸運的親屬能找到正規的中間人,成功將被困園區的人員安全解救出來,而不幸運的則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無良中介」。「原本2萬美金的贖金,開口向家屬要20萬美元,其實他們根本不認識人,可以定性為詐騙了。」

  緬北「三不管」 談判更複雜

  而作為「反詐聯盟」的一名志願者,張潔(化名)也表示今年被困園區的求救相較往年少了不少,但網上卻無故冒出很多「救援團隊」,她猜測這或許成為了一條灰色的產業鏈。

  曾無償參與多次「救援」行動的張潔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柬埔寨和緬北園區談判還存在區別,柬埔寨可以報警,由當地警方介入,但是緬北區域屬於「三不管」地帶,談判則更為複雜一些。「因為我們是民間組織,一般都是個人求助我們,我們會聯繫合作的公益慈善組織等進行對接,在柬埔寨、泰國等地區報警大多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在緬北則要靠協商、談判來解決問題。」張潔說在緬北想「撈」一個人,存在的風險主要是資金風險,找的人不靠譜則可能錢給了,對方抵賴或直接消失。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