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星光】《大奉打更人》

●王鶴棣在劇中的造型。 作者供圖
●王鶴棣在劇中的造型。 作者供圖

  叢 仁

  初看《大奉打更人》的劇名,還以為是講述古代拿着鑼更打更的人,而劇中的打更人,職責是監察百官 、守護京城 ,是備受尊重的英雄人物和神仙豪傑。提起「打更」,相信年輕一代可能對這行業毫無認識,不過大家總會聽過什麼叫三更半夜,中國古代表示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於現代計時單位的2小時。起源於漢代皇宮夜間值班人員分5個班次,按時更換,稱「五更」。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7點到次日早上5點均分為五更,相當現代計時單位共10小時,對應地支名稱為戌時至寅時。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7點到9點,漢代命名為黃昏。二更指亥時,即晚上9點到11點,稱為人定。三更指子時,即晚上11點到第二天1點,稱為夜半。四更指丑時,即第二天1點到第二天3點,稱為雞鳴。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3點到第二天5點,稱為平旦。

  打更應該是東亞古代夜間的一種報時制度,以此為業的人士稱為更夫(或稱更練和打更匠等),更夫的工作兼具提醒居民防火防盜,以及協助救火和捉賊等作用,這種行業習俗隨着城市的現代化以及鐘錶的普及而逐漸消失,目前中國四川黃龍溪和江西省婺源縣的一些地區依然保留着打更的習俗,而位於澳門的沙梨頭更館博物館是省港澳地區碩果僅存的更館建築。

  《大奉打更人》是一部連載於中文網的探案與仙俠相結合類型的網絡小說,作者是賣報小郎君。講述了現代打工人楊凌穿越成大奉王朝打更人銅鑼許七安,憑現代知識與推理破奇案成斷案高手,在玄幻且複雜的大奉世界,他與夥伴們對抗暗黑勢力,守護大奉安定的故事。

  王鶴棣、田曦薇、劉奕君、晏紫東領銜主演,導演用了較為輕鬆的手法,展現一些逗人開心的場面。王鶴棣在這部劇中的表現十分另類。雖然整套劇的主軸是一些偵探斷案的橋段,但王鶴棣很能執行導演的想法,正如導演把王鶴棣從現代穿越時空,到了古裝時代的大奉。

  許七安(王鶴棣飾)意外地穿越到一個有儒、道、佛、妖、術士的大奉王朝,憑借前世的經驗發現稅銀案的破綻,解救身處牢獄的自己和二叔一家。之後他改頭換面成為一名監察百官、為百姓破案的打更人,先後經歷佛門對賭、天人之爭、怒殺國公、弒君之戰等事件,認識到自己的使命,聯合長公主發動政變,拯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