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大勞工新聞 強積金撤對沖居首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昨日公布去年十大勞工新聞選舉結果。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昨日公布去年十大勞工新聞選舉結果。

  香港文匯報訊 工聯會權益委員會昨日公布2024年十大勞工新聞結果,優化強積金制度、最低工資檢討及建造業欠薪事件最受市民關注,而首三位新聞依次為:「取消強積金對沖,工會促盡快落實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及推出保證回報產品」、「最低工資落實『一年一檢』 引入『可加不減』調整新機制」及「建造業欠薪事件頻生,工會要求審視建造業發薪機制」。

  工聯會十大勞工新聞選舉於去年12月下旬以問卷形式進行,逾千名市民選出心中最關注、最有代表性的2024年十大勞工新聞,其中三項均與強積金有關,分別為首位「取消強積金對沖,工會促盡快落實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及推出保證回報產品」,第五位「積金易平台6月推出試行,解決強積金行政費過高問題」及第六位「財委會通過335.5億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資助計劃」。

  工聯權委主任丘燿誠表示,根據今年9月強積金數據顯示,保守型基金包括債券、保證及貨幣市場基金過去十年的年率化平均淨回報最高僅為0.9%,而通脹率平均為2%,回報明顯低於通脹水準,削弱應有的退休保障力度。在2023年財政預算案中,曾承諾研究推出「有穩健回報且手續費低」的強積金產品,惟至今仍未見蹤影,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有相關細節公布。

  工會倡調整積金供款下限

  對部分收入不高的僱員如清潔、保安等,服務業總工會權益幹事溫嘉貴表示,不少清潔、單幢式保安只拿微薄的工資,單維持日常生活者開支已捉襟見肘,無奈仍需負擔額外5%的強積金供款,生活顯得更拮据。同時,低於供款入息下限可免供,導致這收入階層的所累積的強積金存款十分少,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退休保障。他希望政府盡快公布為低收入僱員及自僱人士代供強積金的具體細節,及調整強積金供款下限。

  「建造業欠薪事件頻生,工會要求審視建造業發薪機制」佔據第三。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表示,工會本年處理近200宗個案,超過一半涉及欠薪。立法會不久前通過《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禁止「先收款、後付款」等不公平付款條款,規定付款方須於法例指定時間內,就申索方提出的付款申索,按法例要求的時間表回應,同時引入審裁機制解決爭議,相信能有效解決建造業分判商「一層拖一層」的情況。不過,條例雖然已訂立,未來仍要密切留意執行情況,切實保障工友的權益。

  據去年工會調查數據反映,業內現時出現開工不足的情況,議決薪酬調整建議時,16個工種中有14個需要凍薪,估計主要受輸入外勞及工程量減少等影響。

  丘燿誠表示,目前建造業失業率為4.5%,高於整體平均,特區政府應考慮在未來工程量持續減少或本地工人開工不足的情況下,應否設「外勞煞停機制」,及考慮是否需再輸入1萬名熟練技工。

  工聯權益委會去年十大勞工新聞

  1.取消強積金對沖,工會促盡快落實為低收入人士代供強積金及推出保證回報產品

  2.最低工資落實「一年一檢」 引入「可加不減」調整新機制

  3.建造業欠薪事件頻生,工會要求審視建造業發薪機制

  4.調查揭三行業失業比例較高,工會促設煞停擴大輸入外勞機制

  5.積金易平台6月推出試行,解決強積金行政費過高問題

  6.財委會通過335.5億元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資助計劃

  7.社會福利署擬要求健全的失業綜援受助人定期做義工

  8.職安罰則調高後,致命工業意外未見減少

  9.工會接獲多宗外勞被剝削投訴個案,管理公司擅自提款剋扣工資

  10.各輸入人才計劃共批出約24萬宗申請,未來3年再輸入1萬名熟練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