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教與學】注意4個細節 說普通話更地道

  由於粵語和普通話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香港本地同學平時生活都是用粵語或英語,每當說普通話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方言干擾的情況出現,下面舉幾個例子。

  1)輕聲: 輕聲在普通話的語流音變裏是非常普遍也很重要,它有辨別詞義和改變詞性的作用,比如說「各奔東西」的「西」讀第一聲, 是指方向,而去「買東西」是指買物品,就必須讀輕聲了,否則就變成了買方向了。而粵語恰恰是沒有輕聲的,所以初學普通話的本地同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以最常用的詞語為例:「謝謝」「先生」「麻煩」「明白」,往往要花很長時間反覆糾正才能有所改善。

  2)四聲混淆,很多同學會犯這個毛病,尤其是把第四聲讀成第一聲,比如把「大家好」說成「搭家好」,把「繼續」說成「積蓄」,「全部」說成「全bū」, 「戲劇」說成「錫劇」,甚至有的公眾地方的廣播也有類似的問題。就拿羅湖火車站到月台的自動電梯的廣播來說吧,她把「請緊握扶手」說成「請緊窩扶手」, 身為從事普通話教育工作者的我,每次經過那裏都有一種衝動想找他們領導去提意見,因為羅湖站也算是香港的門戶,可又怕人家會覺得我吹毛求疵。至於改善的方法只有多練習了,尤其是反覆練習第四聲,提高分辨聲調的靈敏度。

  3)容易混淆的字:由於有些粵語的同音字在普通話裏卻不是同音字,而且字義有很大區別的,好像「那裏」和「哪裏」,就有好多同學經常弄錯,不是把「哪裏」說成「那裏」,就是把兩個字都說成一個聲調,還有「大小」的「小」和「多少」的「少」也有很多同學分不清楚,再比如「你」和「您」,有的同學經常忽略尊稱的「您」,尤其是服務性行業的同學必須要在面對客戶的時候習慣性的用尊稱「您」,否則讓人覺得不夠禮貌,又如何能得到客戶的信賴呢?還有姓「王」和姓「黃」,如果叫錯客人的姓名那可是大忌啊,必須加倍留意。

  4)語法的差異:有的同學單詞發音很正確,可是語法經常出問題,比如說,「我走先(我先走了)」,「你有去過日本嗎?(你去過日本嗎?)」,「你都一起來啦(你也一起來吧)」,「給本書我(給我那本書)」,這些都是受了粵語的干擾。

  其實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都未必一樣,我們應該按照個別情況採取針對性的指導。

  ●廖永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