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分成未有安排 屋苑或拒「換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明)曾為「綠在朗屏」擔任義務項目經理的元朗區議員司徒駿軒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結束後,交由「綠在區區」接手屋苑塑膠回收服務,但不少屋苑本身已自行安排回收商收集塑膠等物料,賣物料的收益會與法團分成,但「綠在區區」營運商卻沒有分成安排,他擔心屋苑未必讓「綠在區區」營運商回收物料。
回收物賣完有分成給法團
司徒駿軒解釋,有些屋苑本身有聘用指定的下游回收商,「他們未必會找環保署指定的回收商,回收物賣完後會有分成給法團,不論是塑膠、紙、鋁罐,各有門路,但『綠在區區』過往很難打入屋苑市場,因為他們不牽涉金錢,不給法團經濟誘因。」
他認為縱使先導計劃完結後由「綠在區區」接手屋苑塑膠回收服務,「也和以往沒有大分別,都是跟現狀一樣。只有保證由中央收膠那些屋苑就一定是政府收膠,如果是其他屋苑,相信政府不會硬性規定取締其他回收商,仍然有市場競爭,法團應該可以給(回收物)自己想找的回收承辦商。」
不過他表示,暫未知「綠在區區」日後收集的塑膠會否因接手先導計劃後增加。
他表示,現時為每間「綠在區區」回收點處理回收物的承辦商,也獲特區政府認可,接手先導計劃的屋苑回收工作後可能沒有大變化,一些「綠在區區」營辦商的合約已到期,政府會發出新標書,據了解不少下游回收商已加價,但營辦商再入標時已計算營運成本。
縱使日後回收的塑膠有所增加,但司徒駿軒認為不會沒有出路,「例如菜欄那些發泡膠,下游回收商有機器去做溶解,溶膠後就會變成一條條的像磚一樣,運到東南亞加工製造其他物料,而膠瓶等亦一樣有機器打碎,運出口去到其他地方再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