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2029年建成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社區既要深入家庭提供服務,還要鏈接社會資源,同時也向老年人提供日託全託、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持。圖為三位八九十多歲的老人在打撲克牌。   資料圖片
●社區既要深入家庭提供服務,還要鏈接社會資源,同時也向老年人提供日託全託、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持。圖為三位八九十多歲的老人在打撲克牌。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國務院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近日發布,是中國首次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於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從養老服務網絡、服務形態等方面提出目標和路徑。《意見》首提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提出強化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9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按照部署,養老服務網絡到2029年基本建成,到2035年更加健全。通過持續推進建設,把養老服務網扎得更密更牢,穩穩兜住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意見》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唐承沛表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設置,有利於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加強縣域養老服務資源統籌,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具體來說,縣一級要有一個綜合平台,鄉鎮(街道)主要依託現有敬老院、優質民辦養老機構等,改擴建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成為養老服務的「一站式」業務辦理窗口和資源信息匯集平台,促進鄉鎮一級的區域聯動。在村(社區),採取「中心+站點」等方式,大力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互助型養老服務站點,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站。

  促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

  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是目前三種主要的養老方式。《意見》以推動三類養老服務貫通協調為改革重點,提出鞏固居家養老基礎作用,強化社區養老依託作用,優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作用。唐承沛表示,要推動培育更多專業化的上門服務,盡力滿足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養老的需求,社區既要深入家庭提供服務,還要鏈接社會資源,同時也向老年人提供日託全託、學習娛樂等方面的支持。養老機構不但要在集中照護方面更加專業,也要更積極地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促進養老服務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打造樞紐型、開放型的專業服務機構。

  擴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供給

  《意見》提出要強化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失能老年人照護問題是養老的一個痛點,也是養老服務必須優先解決的重大課題。」唐承沛表示,下一步將制定加強和改進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政策,健全全國統一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推動精準高效配置失能照護資源,加強居家、社區、機構供需銜接,資源整合,推動失能照護資源下沉到城鄉社區,延伸到老年人家庭。

  2019至2024年,全國財政用於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其中,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渠道安排資金超過1,500億元。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表示,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重點保障好特困老年人、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特殊老年群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