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收膠」結束 綠在區區接力

  免資源重疊成本慳24% 屋苑回收不受影響

  塑膠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先導計劃2020年起推行,但礙於成本較高且與現行「綠在區區」計劃資源重疊,環保署昨公布整合回收廢膠新安排。先導計劃本月18日結束,翌日由十八區「綠在區區」營辦團體接手先導計劃的屋苑塑膠收集服務,在屋苑提供一站式收集塑膠等9種回收物並確保下游妥善處理。環保署指市民的回收安排不會有任何改變,但較先導計劃可減24%成本,同時增加塑膠回收市場的競爭性,進一步擴大轉廢為材;強調新安排不會出現「廢膠無人收」、或直接送往堆填區情況。

  俗稱「中央收膠」的先導計劃於2020年1月起在東區、觀塘及沙田三區推行,其後於2022年1月擴展至大埔、西貢、中西區、深水埗、荃灣及屯門六區。政府另於2020年底起逐步擴大「綠在區區」,目的是推動整體回收的公眾教育、改變市民的行為習慣,並由2020年底起逐步在十八區建立回收網絡,向屋苑提供回收服務,接收包括廢塑膠在內9種回收物,惟與先導計劃在廢塑膠回收上有多方面重疊,決定本月18日終結先導計劃。

  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智華昨解釋,先導計劃範圍很窄,只局限處理東區、觀塘及沙田三區廢膠上下游回收及另外六區的下游回收。新安排下全港十八區可回收物品均由「綠在區區」收集,再交由環保署核准下游回收商處理,更有效善用公帑,亦可讓回收業界有開放的競爭市場,更符公眾利益。

  監察下游回收 防丟棄堆填區

  先導計劃以往向屋苑提供的所有塑膠回收服務不受影響,「綠在區區」營運團體更可與屋苑聯繫以提供更靈活的屋苑回收服務,同時收集塑膠和其他回收物,提升成本效益,估計成本較先導計劃減約24%。黃智華指現時市場上有逾10間認可下游回收商,強調即使取消先導計劃亦不會出現「廢膠無人收」的情況,惟個別回收商或要升級轉型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黃智華指現時不論先導計劃或「綠在區區」的下游回收商,均不可將廢塑膠直接丟往堆填區,環保署會在先導計劃完結後加強監察下游回收商,確保廢塑膠得到妥善處理,違反者可被剔出核准名單。